今期每周一書,我們以「漫畫」為題,談談我們對漫畫的看法,漫畫怎樣改變人生,等等。解憂舊書店談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英文虎報》和《南華早報》發表作品的美國漫畫家方南理(Larry Feign),大家不妨找找他的漫畫結集《哎吔!:漫畫中之香港生活趣事》。留下書舍告訴我們漫畫當中有很多科學精神薰陶和歷史教育的優良讀物,比如他們介紹的魚豊漫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有沒有漫畫可以鼓勵人們追求自由呢﹖界限書店就提議大家讀讀潘妮洛普・芭潔漫畫《內褲外穿1:那些活出自己的女人》,裡面談到很多或戰勝天生缺憾、或挑戰現狀的「奇女子」,足以作為人生教材。繪本童樂談到繪本《大樹也哭了》,書中透過阿姆斯特丹一株栗子樹,側寫歷史的悲劇,讀者可慢慢細味。

談起漫畫,又怎可以不提日本漫畫呢﹖貳叄書房和獵人書店分別帶來連載漫畫《一拳超人》和《HUNTER X HUNTER》,這兩部經典日本漫畫不用贅述。然而貳叄書借《一拳超人》談到力量和責任的關係,獵人借《HUNTER》說到漫畫比小說更豐富,都值得再三討論,我們的社會到底有多需要漫畫,沒有漫畫的社會又會變成甚麼模樣。少少同渡館分享綠川幸作品《夏目友人帳》,如何令店主有「做人的心情」,也足見漫畫甚至有救贖的作用。
回到當下香港,我們比誰更需要漫畫,不管是治癒創傷、情感慰藉,抑或排遣諷寓,這都是基本需要。夕拾X閒社送上香港漫畫家黃照達的《那城THAT CITY》,讓我們面對荒謬的我城大事時能保持一份超然。黃照達並非直接的針砭時弊,而是以抽象簡約的圖像寓意、玩味實驗的畫面構圖,以及詩意、哲思且幽默的文字,為讀者提供多角度思考。最後,序言書室帶來了資深漫畫評論人漫遊者的《看見港漫:香港漫畫的過去與未來》,在這一趙漫畫旅程過後,就讓我們在打打殺殺和埕埕塔塔的香港漫畫背後,分析一下香港漫畫的哲學、文化和神話意涵,並緬懷一下香港漫畫的黃金時代吧。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方南理 (Larry Feign)《哎吔!:漫畫中之香港生活趣事》
我相信漫畫是許多人閱讀的起步,尤其是單幅/數格漫畫,如老夫子,敢說沒有香港人未看過,幾乎每一代孩子都愛看。我很佩服這類漫畫作家單憑一格或數格圖書就能把内容完整表達,並讓人回心微笑甚至大笑,無論作者還是讀者,懂得笑是智慧的表現。我小時候很喜歡老夫子、牛仔、後來也喜愛草日系列還有台灣的朱德庸漫畫等,他們觸覺敏銳,能發現生活中許多耐人尋味的事情以圖畫讓讀者醒覺及思考。小時候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漫畫家方南理(Larry Feign),他是美國人,八十年代因太太是香港人便來港定居,在《英文虎報》及《南華早報》上發表漫畫。為人熟識的《黄莉莉的世界》和《哎吔》繪下了多年來作者對香港的文化和政治的細緻觀察。這本《哎吔》我小時候看是單純因為圖畫及字體得意,而且是教外國人說廣東話,很有趣,當然當時並不明白漫畫真正意思。我介紹這本《哎吔》是收錄作者1985-86年發表在《英文虎報》的漫畫,每篇是教外國人一個中文字或詞,用毛筆字體大大隻寫在左上角,旁邊再大大隻寫廣東話的羅馬拼音,中間是作者自己所理解的英文翻譯解釋,下面就是一幅諷刺漫畫。我就隨便打開一頁分享:「選舉」—SUEN GUI,(n.) Election: of course we’ll still have them after 1997…Beijing’s policy on Hong Kong’s fu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embodiment of hypocrisy—I mean, democracy!漫畫是預言1998年選舉,中央人員手持選票,選票上有兩個候選人的政綱,一個寫我尊重全能的北京領導對我們無能的特區作的一切決定,另一個就寫我是個忘恩負義的走狗,只想被送進新疆集中營,中央人員說:Only, We call it “democratic consultation”!諷刺地隔離一頁是教「選美」,他的註釋是:Beauty contest: anyone who places 28th runner-up or above in any of these weekly summer events automatically becomes a “singer” or “actress”, which is at least better than can be said for some Legco unofficials!三十多年前的漫畫竟然沒有過時。方南理曾接受報章訪問說:「在我的漫畫中,我從來不會單純地因為想要製造笑話而去惡意地取笑別人。事實上,我也對香港人的生活有一些批評,例如隨地吐痰和插隊的現象。但在香港最好的事情,是人們可以容忍玩笑與自嘲,只要這玩笑是真誠的。」恐怕今天香港有人喪失這種幽默感與胸襟,最可惜的是他曾在這個訪問說永不離開香港這個家,但看到年初報導他已離開居住超過卅五年的香港並移居葡萄牙,原因是香港改變了,令他感覺不到像家。
留下書舍 Have A Nice Stay: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雖然店內沒有賣漫畫,但漫畫我們還是看了不少。剛巧這次的主題是漫畫,這篇稿也正好拿出來再用。
想推介的作品,中譯名稱是《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全篇只有 62 話,算是短篇。篇幅雖短,但透過一直切換主角、推進時間和角色間巧妙的傳承,營造了相當綿長的時間線和世界觀。
故事圍繞「地心說」,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和「地動說」,即地球會自轉並圍繞著太陽公轉,兩種學說展開。在「正統派教會」掌權的時空,研究「地動說」的人們被視為異端,會被抓捕、被拷問,以至被活活燒死。雖然如此,不同年代的人們,依然為了各自的信念,放棄本身的安穩生活和社會地位,甚至笑著面對死亡。
故事中或透過角色自身詰問,或透過「反派」,多次提出「做這種事意義何在」的質疑。其中一名角色的說法是,他想「傳達感動」,「只要能把感動留下,後人自會崛起」、「在這個世上留下甚麼,然後交給完全陌生的他人,這都是無意義的……不過,歷史就是如此。」
主角們最後都沒有在「地動說」的研究中留名,甚至他們的犧牲,最終只是巧合地把一句話留給了哥白尼的老師,再輾轉啟發了哥白尼。但正是他們看似無意義的付出,最後撼動了歷史。
作者沒有浪漫化各人的行為,他們會悲痛、會恐懼,也會想自保。只是到了最後,他們還是決定追隨自己所相信的事。
一部好的作品,可以有無數層次的解讀。有些人會從《地》看見科學精神、有些人會看見歷史……但恕我們偏執,在這部作品中,我們看見的是無數偉大的凡人。正如近幾年,我們見到很多醜惡的事,同時也看見很多美好的面容。
界限書店 Boundary Bookstore:潘妮洛普・芭潔《內褲外穿1:那些活出自己的女人》
藝術離不開生活,而最貼近生活的視覺藝術可能就是漫畫。漫畫跳脫出嚴肅的作畫框架之外,以誇張生動的筆法說故事。「漫」,放縱不加拘束——厲害的漫畫,意韻綿長,沒有聲音,卻可撼動人心。
打壓漫畫,無異於打壓自由,而我們唯一而必須做的就是繼續閱讀、出版自由奔放的漫畫。《內褲外穿1》描繪了古今中外15位撼動世界的奇女子,例如非洲探險家、薩滿女戰士、對抗獨裁政權壓迫的革命家⋯⋯每個人物的篇幅只有數頁,作者卻將她們的故事消化得生動而鮮明,引人入勝。
其中,筆者對安涅特・凱勒曼的故事最印象深刻。她年幼時患上佝僂病,後來習泳,治癒頑疾之餘更獲獎無數。其後,她一邊探索自己的游泳生涯,一邊叩問世界:如何令女性的待遇變得更好?當時女性禁止白天游泳,女性泳裝亦無法讓人自由伸展,於是她大膽縫製貼身款式、剪短褲管,並爭取表演機會將樣衣展示於人前(於是被捕)。
正是她鼓勵女性穿上「凱勒曼式泳裝」,將其商品化、帶進電影,我們現今才看得見自信性感的泳裝女郎,更重要的是大方舒適地享受閑暇。不過,她所掀起的浪花未止於此。擁有完美身段的她,在電影中全裸演出,又推出書籍及函授課程、開設素食店,推動女性以運動及飲食維繫身心靈健康。「內褲外穿」,是英雄電影主角的象徵。數算下來,她也可謂解放女性身體與思想的英雄。
覺得以上文字吸引嗎?還是比漫畫略遜一籌?來讀一讀這本書吧。
繪本童樂 Kadey Jadey:伊蓮.柯恩-容卡 (Irène Cohen-Janca) 作者 / 莫里左.葛雷羅 (Maurizio A.C. Quarello) 繪者 《大樹也哭了》
我是一棵栗子樹。
我的生命即將結束,所以我要趕快告訴你們很久很久以前,在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畔263號曾經發生的事。
藏身於這裡的女孩,甚麼事都不能做:
不能有單車……
不能乘搭交通公具……
下午三點以前,五點以後不能買東西……
不能……不能……
《安妮日記》裡安妮時常會提到這棵她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面的一棵高大栗子樹。安妮看著栗子樹隨著四季的變化,令她感受一絲絲的希望。
在我倒下之前,有人從我的身上擷取樹枝,插在我原來生長的地方,讓他成為和我一模一樣的另一棵粟子樹。
我仿佛不僅僅是一棵植物意義上的樹,而且成為記憶的捍衛者。希望人類能記住這個悲痛的歷史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貳叄書房 jisaam.books:ONE《一拳超人》
很喜歡《一拳超人》這一套漫畫,是因為埼玉的強大,強大到沒有任何一隻怪獸能夠將他打下。不少人像我一樣,都喜歡這個設定,也理解這個設定下,埼玉總是姍姍來遲,讓其他英雄先打個你死我活,讓讀者感受不同英雄的威風和犧牲。
有些人說這部英雄漫畫,說的是其他角色或者英雄的故事,埼玉只是一個解決怪人的工具,也是吸引觀眾的魚餌。當然《一拳》亦有打破了英雄受挫,然後變得強大的套路,成為獨特的反王道漫。是讀者開始看厭了主角一次又一次倒下和成功,覺得主角變弱了。我們在追求純粹力量的體現嗎?還是擁有壓倒性力量的快感和愉悅?觀眾希望所見的某種主角,是不要再輸了,還要輕鬆地得到勝利。不需要我提及,英雄片席捲全球的威力吧。觀眾希望看到英雄出現,能夠擔起責任,拯救世界。其實這種想法,是對現實社會的黑暗不公的怨憤,觀眾才會渴望得到拯救。雖然埼玉擁有一拳就能打爆隕石的能力,可是在漫畫裡,那不一定是最強大。因為埼玉老師一心只想求敗,找到比他更厲害的、更強大的人,為生活尋找一些樂趣。而周邊的英雄,仍然走著王道漫的套路,在困難之中被打敗,當中佼佼者便是傑諾斯,一次又一次被怪人打得支離破碎,又再次重組,變得強大。
有留意漫畫的同好也知道,《一拳》世界觀裡的King,是被喻為「地上最強的男人」,可是只是叨了埼玉的光,撿了埼玉的人頭,靠著超乎常人的幸運和兇狠的外表,才被人誤會成最強之人。真實的King,膽小得很,卻害怕被人揭穿真相,沒有完成他人的期望。但是弱小如King,能夠在遊戲世界裡打贏餓狼、埼玉、水龍這些奇才,在虛擬世界稱霸,也不失「最強」之稱。在這裡,不妨看出《一拳》裡的強可以有多於一種的解讀方式,就像King 一樣非擁有絕對力量的強大,也是一種強大。
而提及追求強大,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些吃了怪人細胞的人類,他們由人變成怪人。吃怪人細胞的原因儘管不同,但有一些人單純追求強大而變為怪人,就像爆山,他在武道大會輸了給埼玉,然後渴望力量吃了怪人細胞。爆山獲得超凡力量的同時,隨之失去人的形貌,變得面目可憎,暗示著「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力量最終只會失去自我」。另一邊廂,餓狼也是一個十分值得討論的人物,他不靠怪人細胞便可成為怪人,一步步在生死之間進化,演變成另一種怪人。他在漫畫裡拒絕和怪人為伍,單打獨鬥,更稱自己是英雄狩獵者。
餓狼因為喜歡怪人而被其他周遭的孩子排斥,壞人天生抵打。漫畫也有著墨,這些英雄並非完全善意,也有各懷鬼胎之人,但這裡就不詳述了。餓狼的童年常常被小孩欺負,成了他的心理陰影。因為真英雄缺席,也可視為現實的不公不義,餓狼才會想脫離弱小,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天分,「以暴易暴」下變得強大,在一次又一次的瀕死裡進化成怪人般的存在。即使餓狼變得足夠強大,他也不齒英雄的作風,好像是聯邦結派的背心尊者,認為英雄其名不盡其實,開始狩獵英雄。餓狼其實和我們很多普通人一樣,希望獲得一個公平的對待,為了強大,他沒有走捷徑,而是一步一步積累實力。可是這種力量上的強大,顯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大。某程度而言,餓狼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認同,但是這份恨意和堅持無法真正令他走向更強大,而是開始走火入魔般墮落為怪人——一個被恨意殆盡的,一心報復的怪人。
在餓狼的故事裡,開始能梳理出《一拳》裡真正推崇的不只是力量的強大。那麼埼玉老師會是最終的答案嗎?我認為現在的埼玉不是。在漫畫118話裡,King和埼玉的對話十分有趣,King說:「埼玉氏你不要以為只是強大就能到達目的地。作為Hero前進的道路,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到達終點的東西。」埼玉因為感情寡淡,感到空虛,力量雖然強大卻沒有強烈的責任感。King也反問:「站在幫助人或世間的角色中,不就是Hero的存在意義嗎?」似乎Hero的存在意義除了必要的強大外,作者也另有所指——要運用強大的力量去幫助弱小。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1-37
獵人書店當然就是隆重地推薦《HUNTER X HUNTER》這套漫畫啦!這套漫畫影響我們和喜愛我們的程度讓我們直接以獵人命名書店(笑)
這套漫畫有甚麼好?如果你問店長W,他會說這部漫畫的創意對小時候的他極大啟發:「沒想到王道漫畫可以是這樣的」。不論當中考獵人執照時,主角小岡不被常規所束縛的選擇,或是貪婪之島篇,虛擬的卡牌遊戲既前衛又要智取,幻想中的世界令人嚮往。
這套漫畫有甚麼好?如果你問店長萱,她會說有蟻王篇完全推翻了她對漫畫的想像:「原來可以這樣說故事啊」。除出說故事手法新穎,佈局精細而清晰,這篇章探討的涉及戰爭、種族、也有到底「人性是甚麼」的詰問。
2023年,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覺得漫畫只是「毒L」「御宅族」的愛好,現在的漫畫所承載的絕對不比小說少,香港亦有不少本地漫畫家默默耕耘,努力以線條訴說我城的故事,沒有比這更符合公共利益的事了。
少少同渡館 littlelittle_books:綠川幸《夏目友人帳》
書店一直有隻吉祥物
故事要由最後番果間書店講起
2019過後
2020嘅上半年我仲喺書店番緊工
只係呢個番緊工嘅我得番軀殼
間書店喺灣仔
成個2019我都喺灣仔
番工喺灣仔放假又喺灣仔訓都喺灣仔
直到有朝起身唔喺灣仔喇
就行屍咁出門口番工
開頭同事都好好由得我
之後佢地發覺唔係辦法
(基本上番工已經由得我一個自閉)
間中陪下我睇電影打機睇動漫
呢隻吉祥物就係咁第一次喺我眼前出現
佢係貓咪sensei
開頭朋友介紹
跟住自己一睇就不能自拔
佢係一套喺日本長熱嘅作品
即係已經出左好耐但仍然好高人氣
以往追動漫追到狂煲咪
一係追劇情一係追人物
呢套唔係咁
都係追但唔係追住睇下一集
唔係追佢劇情人物
有時會重複同一集睇幾次
有時會開住佢慢放
作者綠川幸內心嘅世界
佢喺故事裡面表達嘅每樣嘢
都令我慢慢慢慢有番做人嘅心情
當我完全沉浸喺入面之後
同事知我好鍾意好鍾意呢套嘢
有日有個同事就送左個可以痴住玻璃
吊喺度嘅貓咪sensei公仔俾我
直到書店開左之後
我就將佢痴左喺玻璃門幫我看門口
(MM條片都有拍過哦)
#宜家我地書店長期擺住呢套漫畫
#大家黎到可以揭下同埋借番屋企睇
夕拾X閒社 Mellow Out:黃照達《那城THAT CITY》
談到漫畫,小時候當然最喜愛叮噹,即使老少咸宜的漫畫,也一樣常有政治隱喻,以彰顯作者的政治立場,也有不少人戴政治的眼鏡去看漫畫,例如將胖虎比喻為暴君和統治階級,大雄就代表常被剝削的群眾。
香港有一些政治漫畫家,擅長畫不同風格的漫畫針砭時弊。不過,近年社會部分人士不再接納大鳴大放的政治漫畫,他們再沒有在紙媒上發表漫畫。其中一位黃照達,有感香港已非他熟悉的地方,現已移居倫敦。
夕拾x閒社本週推介「那城」系列漫畫,是香港漫畫家黃照達(Justin Wong)2020至2021年於《明報》副刊《星期日生活》專欄刊載的政治漫畫。此系列原名「這城」,黃照達藉其繪畫諷刺香港的各種時事,後因2020年7月1日《國安法》實施,漫畫影像比起文字更容易招禍,遂將專欄改名為「那城」。
《那城THAT CITY》一書收錄連載期間的52篇漫畫,題材圍繞著香港近年的政治情勢、公民意識、社會風氣,以及受《國安法》與Covid-19疫情影響的日常。在書中,有著對心中香港已逝的哀悼、對監控無所不在的控訴,也有對麻木冷漠的警示,以及送給港人的溫暖。
黃照達的漫畫風格深受美國漫畫家克里斯.衛爾(Chris Ware)影響,擅長用平面設計、幾何排列的形式來構思漫畫版面。雖然是在講述政治議題,但並不鋒利批判,而是以抽象簡約的圖像寓意、玩味實驗的畫面構圖,以及詩意、哲思且幽默的文字,嘗試用較多空間讓讀者思考。可以感受到港人暗裡的不服輸、隱晦的掙扎與沉默的抗議,讀起來令人感慨萬分。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漫遊者《看見港漫:香港漫畫的過去與未來》
香港人說起漫畫,多數都是先想到日漫。最近比較特別會想到尊子。但還有一個紅極一時的大類,就是港漫。近十年無疑是港漫的低潮,然而作為香港文化創意的重要一環,卻非常值得了解。
《看見港漫》由資深港漫評論人漫遊者撰寫。當中多方面描述了香港漫畫的種種。作者最關注的,正是許多人視為「打打殺殺」的期刊漫畫。從漫畫的哲學、文化、神話背景說起,到武打、愛情的內容都有涉及。
另外作者的興趣廣泛,討論到運動主題漫畫時,同時比較日本與香港的足球/漫畫互動。在今日香港足球步履蹣跚之時,特別令人感慨。
港漫雖處低迷之時,但也是有心人另闢蹊徑的時候。要重新上路,不妨先了解那盛極一時的風光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