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stores 每周一書

繪本童樂:《活著》
留下書舍:《歧路行》
解憂舊書店:《捕鯨之旅》
序言書室:《艾略特詩選》
貳亝書房:《辛波絲卡:詩、有紀念性的破銅爛鐵,以及好友和夢》
夕拾X閒社:《動物嘉年華:西西的動物詩》
獵人書店:《恐懼先生》

最近許鞍華的紀錄片「詩」上映,大學時主修詩歌的許導,在紀綠片中訪問了若干香港詩人,主要是他們的創作與生活態度。這次我們希望以「詩」為主題,介紹一些相關的書籍,並讓讀者關注在香港寫詩的人。

Photo by Suzy Hazelwood on Pexels.com

繪本童樂寫了一首詩,來介紹詩人谷川俊太郎和繪本畫家岡本義朗的《活著》,讓我們回到詩的初衷﹕活著就像一首歌(或一首詩),而歌詞如夢﹔又或者像一面鏡子,但不管像甚麼,都是笑著哭著鬧著,都如夢。我們要相信,詩歌也像一面鏡子,能照出我們的存在實況。感謝留下書舍寫了一篇對北島《歧路行》的短評,這部長詩就像北島其他詩作一樣,都深刻勾劃出社會輪廓,《歧路行》尤其像一面清晰的鏡子,照出政治風波的脈絡,就像田原在推薦語中說的「挖掘地緣政治與現代詩的衝突和妥協」。解憂舊書店談到鍾偉民的少年詩作《捕鯨之旅》,提到《白鯨記》中的捕鯨人形象對詩人的影響,為我們對詩人形象提供另一種想像。

序言書室則介紹杜國清翻譯的《艾略特詩選》,艾略特是英美現代詩的重要奠基人物,去年適逢艾略特創作《荒原》一百周年,這部糅合神話與二十世紀社會景象的組詩,更是艾略特詩作中對華語詩人影響深遠的作品。杜國清的譯本參考了先前的不同譯本,而對艾略特詩作翻譯之多,也可從中窺探現代中文的流變。貳亝書房這次則談到了很多讀者都喜歡的辛波絲卡,《辛波絲卡:詩、有紀念性的破銅爛鐵,以及好友和夢》是她亡故後惟一完整的傳記,讓我們更瞭解這位生活拮据,但仍寫詩不綴,且提攜後進的詩人。正是詩人的一份堅持和不捨,撐起了一個語言和文化,所以我們需要詩和詩人。

夕拾X閒社提及去年身故的香港詩人西西,她的詩糅合詩意和想像,擅長把天馬行空的東西化成文字,就像她最後一本詩集《動物嘉年華: 西西的動物詩》更是為動物發聲,讓牠們彼此平等,和平相處。最後,如果你是初次讀詩的朋友,獵人書店的推薦可能最為貼心,潘柏霖《恐懼先生》裡面的詩作,不單適合城市,適合現世,也可放在社交媒體,適合任何年紀或背景的讀者。

繪本童樂 Kadey Jadey:谷川俊太郎《活著》

活著
或像一首歌
唱著笑著哭著鬧著
歌詞如夢
如畫如真實的存在
那夢或如泡影
戳破 又如碎片散佈空氣
屏息 一呼一吸 一陰一陽
此時 是它的那時或未來
傳遞的夢的詩句
是訊息 是夢魘 是前因 是碎片

活著
或像一面鏡子
看著笑著哭著鬧著
照著如夢
如它如他如她 的鏡子
是真實的存在
深邃的眼神
或與前世與今生接通
掛斷了會改變一生的對話
是遺憾 是緣份
話語的浪漫經典
讓它留在此時此地此刻

留下書舍 Have A Nice Stay:北島《歧路行》

坦白說,我們對詩集沒有太多認識。「留下」店內僅有的少量詩集,幾乎都是文學少女 aka 兼職書僮 C 的選書。除了《歧路行》。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即使沒有讀過北島的《回答》,也會聽過這句話。大學時期首次接觸,其實沒甚麼感覺,甚至認為有點 cliché。到後來才明白,這兩句基本上概括了現今社會的運作。放在今日的香港,更是勝於千言萬語。

自己偏食,對純文學提不起勁,但北島的詩總是深刻勾劃出社會輪廓。一於《歧路行》推薦語中,田原所說的:「我們也許會從《歧路行》裏挖掘出地緣政治與現代詩的某種角力與妥協,耐人玩味。」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鍾偉民《捕鯨之旅》

還未看許鞍華的紀錄片《詩》,只看了預告片,雖然片名是詩,但我覺得說的是「詩人」。香港真的有很多詩人,或許你坐的巴士,司機就是一位詩人,好像電影《Paterson》(香港真的有巴士詩人鄧阿藍),我這樣說是因為書店常收到許多不同的詩集,有出名也有無名,片中受訪的詩人都是較多讀者認識的詩人。我並不是詩的愛好者,不過說到香港詩人我想到鍾偉民,他雖沒有在片中受訪(應該沒有),但在八十年代初,鍾偉民憑〈捕鯨人〉、〈捕鯨之旅〉、〈蝴蝶結〉等詩在香港詩壇迅速崛起,作品廣受評論,論者名為「鍾偉民現象」,那時他才廿來歲。他年輕時寫的詩集《捕鯨之旅》就是結集了他的成名作,詩集分為四輯,他在代序以四個寓言作象徵和比喻,交代四輯詩歌的創作背景。我向來喜歡看他的小說多於詩。書裡的〈捕鯨之旅〉是他從得青年文學奬的初稿〈捕鯨人〉發展成書裡的千行長篇敘事詩,是當時中文詩中少有的體裁,雖然捕鯨現今已過時,無可否認,許多文學前輩受《白鯨記》影響,最近得奬電影《鯨》也是其中之一。他在後記提到詩人不過是漁夫罷了,而詩中漁夫所展示的「人的力量」就是拒絕背後的主宰,只相信自己一雙手。這是我一向喜歡的存在主義題材。若覺得讀《白鯨記》太長,讀這首詩也不錯。最後還想說說藏書家最會留意詩集,一般未成名的詩人出版的詩集印量都很少,甚至不會在市面上出售,只在朋友圈交流,一旦成名,詩集就會升為天價,故可多留意新的詩人啊。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艾略特 著/杜國清 譯《艾略特詩選》

許鞍華紀錄片《詩》即將上演之際,對讀詩寫詩的文青們來說,彷彿找到一個讓大眾接觸詩歌的機會。對很多人來說,新詩令他們想起徐志摩式的浪漫詩句,要不就是很晦澀。後一種感覺在現代詩尤其明顯。筆者對於現代詩的認識,源於余光中的詩論,現代詩與五四時代的新詩不同,它訴諸更凝練的文字,從日常生活中引發形而上聯想或更深度描寫。十九世紀法國詩人波特萊爾是現代詩的始祖,幾年前逝世的紐約派詩人約翰‧阿什貝利可算當今現代詩人的佼佼者,他們終其一生,都在探索一種嶄新、獨造的語言風格。

說到對英語世界甚至華語詩人影響至鉅的現代詩人,不能不提艾略特。他生於美國密蘇里,後遠赴巴黎及牛津唸書,也曾往德國旅遊。他糅合在英國社會中的經歷,對一戰後歐洲社會的觀察,以及其對印度哲學、神話系統的知識,於1922年寫成了名為《荒原》的組詩,是二十世紀英美文學的劃時代作品,也是現代詩的一個里程碑。《荒原》包含五個詩篇,整個「荒原」的神話體系源於阿瑟王傳說中漁人王半身不遂,騎士為他尋找聖杯的故事,佐以神話學經典《金枝》對於近東繁殖崇拜的研究,其場景卻是一戰後貴族沒落、道德淪喪的倫敦,寫戰亂的德國流亡者,寫婚後無愛只有性生活和避孕的貴婦,寫婚外情,寫浪蕩子腓尼基水手的死亡。《荒原》的世界處於從生走向死的衰老、癱瘓狀態,把春天視為凋零的冬天,其第一首詩〈埋葬〉即以「四月最是殘酷的季節」開頭。最後〈雷語〉引用印度哲學,描寫「荒原」的最終狀態。艾略特後來從基督教的信仰中找到對生死的解答,寫於1936年的〈四重奏〉可謂對英國及其國教信仰的永恒存續作出肯定。

艾略特的詩歌和詩論,一直影響不少華語詩人,包括本書譯者杜國清。附錄中的「試論〈荒原〉的八種中譯本」中,就對比了趙蘿蕤、葉維廉、查良錚、趙毅衡、李俊清、裘小龍、劉象愚及本書譯者對〈埋葬〉頭七行的翻譯,葉公超、卞之琳等也有引介或翻譯艾略特的作品,可見其受翻譯界重視的程度。時移世易,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國,與反戰嬉皮士運動伴生的黑山詩派、垮掉一代湧現,《荒原》所代表的晦澀現代詩開始被排斥,但台灣研究、翻譯艾略特的仍大有人在,杜國清可謂接上葉維廉等人的棒,在參考了多人的譯本後,另尋蹊徑,比如把”April is the cruellest month”譯為「四月最是殘酷的季節」(而非「四月是最殘酷的季節」),大概比其他譯者多了一重思考。對現代英美詩歌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拿從趙蘿蕤到趙毅衡等人的其他譯本,與杜國清這本集子作對比。從不同的翻譯中,我們也能見證現代中文在不同時代的變化。

貳亝書房 jisaam:安娜.碧孔特、尤安娜.什切斯納《辛波絲卡:詩、有紀念性的破銅爛鐵,以及好友和夢【波蘭文直譯,收錄八十六幅珍貴照片及明信片,唯一完整傳記珍藏版】》

喜歡寫詩的人好像都會喜歡辛波絲卡,在一個動盪、貧困的生活狀態,依然堅持寫詩、出版,推動文學,還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佳作不勝其數。

我第一次看辛波絲卡的詩,便是著名的《寫履歷表》,履歷表將一個人簡化,讓一個陌生的面試官片面地了解,忽略了人的複雜性,更加了多一點制式化、淡漠的意味。她在詩裡的比喻也很新穎,常常給我驚喜。

回到香港,認識不少寫詩的朋友。書寫未必真的能夠make a living,他們也清楚這一點,但仍是勤懇寫作,積極地發表。境況未必如辛波絲卡一樣,但是我看到創作者的一種堅持和不捨。

夕拾X閒社 Mellow Out:西西《動物嘉年華:西西的動物詩》

夕拾X閒社本週推介一本詩意與想像的嘉年華書《動物嘉年華:西西的動物詩》,由已故香港作家西西創作。西西曾在公開說過: 「我們欠年輕人一個理想社會」。沒錯,人人都有自己想像的世界,西西最擅長將天馬行空的想法化作文字。看西西的詩,看畫家們的詮釋,加上讀者自己的想像與理解,眾聲複調,這本書就是結合文學、藝術、現實與想像。

西西的動物詩,大部分是近年的新作,盡是奇思妙想,而民胞物與,充滿溫暖、關懷之情,明朗,親切,靈動,幽默,自有深意,寫來似跟動物通靈。總括而言,是為動物發聲,彼此平等、和平地相處,合而為「動物嘉年華」,並且邀來二十多位香港年輕畫家和插畫師參加盛會,每首詩配以不同的繪畫,畫風迥異,不拘一格,呈現多元異質。看西西的詩,看畫家們的詮釋,加上讀者自己的想像與理解,眾聲複調,文學藝術合該這般如此。西西的作品在華文世界膾炙人口,屢獲殊榮,曾獲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以及瑞典蟬獎,為香港獲國際詩獎的首位作家。這詩集是奇書《縫熊志》、《猿猴志》後,另一種動物書寫。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潘柏霖《恐懼先生》

詩和書店一樣,是很個人風格的東西,由用字、語氣、節奏都刻劃了不同的,像是詩人的DNA。台灣詩人潘柏霖的詩很適合城市、很適合現世,不帶冒犯的說,也很適合社交媒體。

「很久很久以前
你愛過一個人
之後遇見的每一個人
都變成盜版的」
《童話i》

這本《恐懼先生(增訂版)》頭一首詩,不過四句27個字,文字淺白,但卻很直白的抓住了城市人感情上的失落與疏離。詩人必定曲高和寡嗎?不是,其instagram 有14萬個追蹤者。有學者將潘柏霖歸類於「廢鬱系詩人」,批評其詩作只關注內在自我、拒斥國家社會議題,「詩人」定必要心繫家國嗎?也值得細思。

這本《恐懼先生(增訂版)》另外有趣的地方,是在原本的詩句上,加上了作者像是自己手繪的筆記增訂,另有一番趣味。

如果對新潮的「詩」有興趣,或者是對詩是入門級的,推介這位詩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