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stores 每周一書

做鴨

繪本童樂:《鴨子外送有限公司》
閱讀俱樂部:《我香港,我街道》
界限書店:《城市的長頸鹿》
留下書舍:《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解憂舊書店:《無遮鬼》
獵人書店:《觀看權力的方式:改變社會的21世紀藝術行動指南》
序言書室:《人性之鏡:動物倫理的歷史與哲學》
夕拾X閒社:《午夜藍喃——男性性工作者口述歷史》

十年前巨鴨首度訪港,近日再次來訪,多少給香港人帶來一點驚喜。巨鴨由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創作,在2013年5月2日至6月9日曾在維港展出,初訪時群情洶湧。這次巨鴨偕同伴雙雙暢遊維多利亞港,自6月10日開始停駐在維港海面,供市民參觀。大家對巨鴨褒貶不一,但對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來說,其實已達到其目的﹕讓觀賞者的自我在大作品前消失,從而重獲自由。巨鴨對任何人展示黃色的身軀,就像繪本童樂介紹的繪本《鴨子外送有限公司》裡面的同名公司,無論路途多遠,都把鴨子送到客人手上。

Photo by Karen Laårk Boshoff from Pexels.com

如果巨鴨有意識的話,也許在重訪香港時,會發現香港與十年前已大大的不同。這次首次參與我們的新書店閱讀俱樂部,就透過《我香港,我街道》,談到我城的土地如何盛載我們的回憶,也重新思考「身土不二」中「身體」與「土地」不可分割的特質。按此說法,既然身體會成長衰老,土地和景觀也一樣會變化。對此,界限書店的看法是,不管怎樣,我城的人終歸要回到斯城斯土,不妨思考黃愛華在《城市的長頸鹿》帶出的訊息,立志從會泄氣的巨鴨,變成身高和存活率都高的長頸鹿。

如果巨鴨有意識,除了察覺到香港已改變不少外,應該會流露出明顯的愛憎,像巨鴨來港後不久便爆裂了,除了「頂唔順」這裡的氣候外,也彷彿一種情感上的宣洩。留下書舍認為盧梭在晚年作品《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中,萌生出很多的念頭,而巨鴨可能只是對這座城市「無眼睇」。又或者像解憂舊書店這次閱讀謝曉虹小說《無遮鬼》時領悟到的,爆裂的巨鴨也是一種涉事的隱喻,既魔幻,又寫實,歡迎大家浮想連翩、對號入座,回憶那些不可說的事情。

關於巨鴨的「洩氣」,我們也看到自己作為觀賞者的內心情感。畢竟巨鴨只是一件藝術品,沒有生命,而Hofman的原意是要我們回想童年時「無工作、金錢、煩惱與壓力的簡單生活」,然而巨鴨的顏色,因物理而洩氣的結果,又令觀賞者聯想到藝術家始料不及的政治意涵。獵人書店就建議我們讀納托‧湯普遜的《觀看權力的方式》。雖然書不易啃,卻可瞭解藝術的正當性、異化,及藝術、觀者與權力的關係。

說到動物和權力關係,最後不能不提序言書室和夕拾X閒社,這次他們分別帶來錢永祥新作《人性之鏡:動物倫理的歷史與哲學》及午夜藍的《午夜藍喃——男性性工作者口述歷史》。《人性之鏡》是哲學家對動物倫理的梳理和思辯,錢永祥從倡導動物權益的哲學家彼得‧辛格開始,旁涉效益主義者、康德及阿里士多德的倫理學,還有人類中心主義的討論,「喜愛」黃色巨鴨的讀者不妨涉獵。《午夜藍喃》則是對被稱為「鴨」的男性性工作者,作詳實的口述歷史記錄,在充斥主流論述的社會裡,這本書少有地展示男性性工作者一些經歷和看法。在傳統父權文化主導的社會中,我們尤其需要細讀這些聲音。

繪本童樂 Kadey Jadey:羅斯.巴魯克 (Ross Burach)《鴨子外送有限公司》

還記得在2013年,黃色巨鴨來到香港,送給我們的歡樂回憶。聽說,黃色巨鴨也很掛念香港。

黃色巨鴨的創作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曾在訪問中說道:「我並不是把作品做大,而是把世界變小。大型藝術作品不僅讓公共空間變小,也讓我們變小,不論你多高,你的自我會在大作品前消失,讓你重獲自由,可自在地去觀察和思考,暢想生活和周遭事物。」

他補充說創作黃色巨鴨的靈感源於小時浴缸裡的玩具。他將小鴨子放大,大到令人無辦法忽視,藉此令人回想小時候的快樂回憶。

這的確令我們回想十年間的變化,黃色巨鴨仍舊吸引眼球,香港維港仍然不變。不同的,像是感覺。

為了緊貼題目,我們介紹繪本《鴨子外送有限公司》就最好不過了。鴨子外送有限公司專門負責將鴨子送到客人手上,無論地點多遠,總會使命必達,準時送到。

閱讀俱樂部 A Book Club:香港文學館 編《我香港,我街道》

事隔十年,黃色鴨鴨重現香江,回首眼向維港兩岸景色,卻是滄海桑田,鴨鴨覺得這片土地既熟悉又陌生。左手邊是香港島,右手邊是九龍半島,但島上景色卻又截然不同。要與鴨鴨一齊尋回昔日香江,我們為你帶來《我香港,我街道》。這本書結集了不同香港作家對自己有感情的地方寫下的故事,土地盛載我們的回憶尤其那是我們成長的地方。每一片磚土丶每一棵大樹所代表的不只是那一磚一木。身土不二是佛教用語,指「身體」與「土地」兩者無法分開,而在全球化下出現另一種反方向的思潮——本土化。透過書寫我們生活在香港的故事,與鴨鴨一起回顧香港這些年。

「文學作品記錄了街道的實存景物、所發生過的人事聚散,這種紀實性證成著文學的歷史價值;而文學創作注重個人角度與獨特風格,作品自然蘊含著情感與回憶,超越現實所見,而有幽微之境。」~鄧小樺

黃色巨鴨再次送到香港了,不知道它對香港的感覺,會否不一樣呢?

界限書店 Boundary Bookstore:黃愛華《城市的長頸鹿》

由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所設計的黃色橡皮鴨,環遊世界十年後,又帶着另一隻好朋友再次游回維多利亞港。橡皮鴨的經歷,一如因各種緣由而在世界各地流散的城市人。《城市的長頸鹿》雖然以另一種動物作喻,但長頸鹿和橡皮鴨都一樣,從高空注視這座都市,同時眺望,下一個適合駐留的未來。書中七篇獨立的小說,各以一個城市爲題,從冰冷的北歐大地、到色彩熾熱的東南亞、或繁忙的大都市,最終發現,不論所到的目的地爲何,我們對於生活的期許又是甚麼,這座城市裏的人,還是無法撇除任何身份,故事最終都回到香港本身。長頸鹿因着它的體型,不論在何種的環境裏,存活率都比其他物種要高。或許,一次次流離與道別的練習,都是在訓練我們,從容易泄氣的橡皮鴨,蛻變成一隻隻長頸鹿。

留下書舍 Have a Nice Stay:盧梭《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兩大黃鴨,缺一不可……噢,缺一了。黃鴨再次訪港雖然佔據了各大媒體的大篇幅,但真正「爆炸」的新聞,應是其中一隻巨鴨「爆」(好吧,他們說只是「放氣」)的一刻吧。

看著其中一隻鴨只剩下鴨皮,不知另一隻鴨假如有知,會作何感想?我們想到的,是法國哲學家盧梭的《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臨終的盧梭,在這本散文集中,記載了自己在散步時的各種所思所想,一個垂垂老矣的人,其身體所能去到的地方有限,但念想無垠。

「倖存」的巨鴨在海傍浮沉時,大概也想了很多。嗯,如果自己便是巨鴨,在想甚麼呢?

大概是:「你就好啦行先一步,我望住呢度,都無眼睇。」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謝曉虹《無遮鬼》

正當幻想做鴨要看什麼書時,朋友傳來維港巨鴨轟烈萎縮的畫面片段,不知是天氣太熱溶了,還是舊地重遊有感人面桃花,嘆了啖氣,不過大啖咗,變咗漏氣。據報道說因氣溫高,巨鴨頂唔順,要解開縫隙抖氣,這裡的人何嘗不是。巨鴨休息期間,可以暫時撇下同伴看看書回回氣,看謝曉虹的《無遮鬼》,為你娓娓道來這地十年風雲。無論是巨鴨還是活鴨,應該都不是常人的視覺,作者以獨特的想像力,揉合魔幻現實手法,描寫城市中的人和事,絕對適合鴨鴨閱讀。這本書結集了六個短篇,都是寫我城近十年的重要事件。(不過我發現作者無意間說了鴨子呆笨,請不要介意!)要知道巨鴨漏氣,在我城已有多種解讀,巨鴨本身就充滿象徵意義,所以小說中的裂縫(鴨鴨感同身受)、出血的蓮藕、靜坐的主婦、叫做「法」的爺爺、縮骨遮裡的厲鬼、警察的頭顱、魚蛋圖騰等明暗喻,相信巨鴨能夠明白是什麼回事。巨鴨休息兩天已回復,醒目地歸位,可能是看了書後有了想法,還是已不再是原來那隻黄鴨?作者在後記說希望把文字拋擲出去,我也希望巨鴨能把這些文字帶出去。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納托.湯普森《觀看權力的方式:改變社會的21世紀藝術行動指南》

黃色鴨仔到港,不少人到維港觀看,甚至其中一鴨「放氣」一刻成為城中熱話,不少二創改圖揶揄應運而生,有否想過為何這樣兩隻鴨仔可以引起這麼多話題?

鴨仔的創作者荷蘭概念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在訪問時稱,黃色小鴨的創作理念是希望讓大家喚回童真,因膠鴨讓人聯想到小時候無工作、金錢、煩惱與壓力的簡單生活。當然,創作者是如此想,但觀看者又是否只會如此解讀?今次隔十年後回港,首先是其顏色「黃」引起話題,而「放氣」「洩氣」又會在香港的語境中釋出另一種意思,甚至有不少諷刺一國兩制的說法。

《觀看權力的方式:改變社會的21世紀藝術行動指南》正正就介紹了藝術與觀看之間的權力角力,如何會令藝術成為藝術的「正當性」或「異化」?藝術又如何回應社會?這本書不容易讀,正如權力不容易被觀看到一樣,但如果你從事藝術或社會行動,這本書非常適合大家細嚼慢嚥。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錢永祥《人性之鏡:動物倫理的歷史與哲學》

曾聽說過,一個城市的道德水平,可以從市民如何對待動物看出端倪。香港人那麼愛黃鴨,應該都是善良的多吧。

那也不妨再多認識一些動物倫理學的問題?最近錢永祥教授的新作《人性之鏡》正如是這方面的上佳入門書。許多人聽到動物權益、動物保護,很快開玩笑地問植物權益怎麼辦。不過錢教授厚道,真的有提出解答。有興趣解惑的朋友,就要拿書看看了。

至於主要的內容,則是介紹了自辛格(Peter Singer)以來的動物倫理理論,包括效益主義、康德倫理學、亞里士多德倫理學發展出來的討論,內容非常完整。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討論。許多關於動物倫理的討論都充滿激情,如果不是怒氣的話。所以核心的問題,很可能不是理性上的理論,而是一種理解動物與人類關係的世界觀,以至意識形態。這又是另一個大問題了。

夕拾X閒社 Mellow Out:午夜藍《午夜藍喃——男性性工作者口述歷史》

性工作者常遇到污名化的問題,在父權制和性保守的規範底下,性工作者更被社會排斥。在香港,性工作者除了在文化上被污名之外,也會常常遇到執法者的針對,在法律上更是對於性工作者不利。而且,「雞」、「鴨」等這些帶有貶義的用語,更深入在我們的文化之中。其實,性工作者所面對的歧視,或多或少都是建基於我們社會對於性的觀念,換而言之,當性工作者被污名,同時也化表性也被污名化。

有見及此,夕拾X閒社為讀者推介由致力建立男性及跨性別性工作者的互助網絡的機構,午夜藍所推出的《午夜藍喃——男性性工作者口述歷史》。此書是以口述歷史的方法所著,口述歷史的意義更為重要,作為歷史通常都是站於一種主流論述,而口述歷史正正就是抗衡主流,記錄受壓迫的社會小眾聲音,並籍此捍衛他們的權力。

男性性工作有另有一個稱呼「哥仔」,以往都曾有學者以性別氣質的角度來分「哥仔」,往往男性性工作者的男性特質會受到父權制要求的霸權式男性氣質(Hegemonic masculinity)相異。哥仔未必一定是性小眾,亦可以是異性戀者,但因為在提供服務之下,「哥仔」較為處於一種附屬、服從關係,這些都是有違男性特質的規訓。

六月pride month ,不妨看多點與性別有關的書本,了解多些性別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