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stores 每周一書

騙局

字字研究所 :《美味陷阱:你吃的是食物不是食物!揭發假天然、真添加的味覺騙局》
一拳書館:《22世紀不再七不思議之科技經濟與產業趨勢》
閱讀俱樂部:《大疫年代十日談:世界當代名家為疫情書寫的29篇故事》
藝跡文化:《消失的名畫:藝術史上歷經磨難或下落不明的世界瑰寶祕辛》
49份格仔書店 (花樣書式時光):《名偵探的守則》 / 49份格仔書店 (趣BOOK BOOK):《屁屁偵探讀本: 咖哩香料事件》
夕拾X閒社:《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
解憂舊書店:《比特幣大騙局》
獵人書店:《未竟的快樂時代: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 / 《失敗者回憶錄》
繪本童樂:《金錢樹》
序言書室:《忽必烈的獵豹:八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

最近有虛擬貨幣公司合伙人被警方拘捕的新聞,令人再想到這類金融騙案時有發生。基本上,每有新的投資產品或貨幣出現,就會有新的騙局和受害人。坊間也有很多圖書談論金融騙局,包括其歷史、操作方式和受害人等。這次我們就談談「騙局」,書店對於這個課題的反應也很踴躍,一共有十一間書店,介紹十二本書。

Photo from Pexels.com by Mikhail Nilov

首先要讚賞字字研究所討論史蓋茲克的《美味陷阱》,這是關於現代人更經常遇到而且更基本的騙局,我們本能地熱愛「真正美味」,其實也只是能引致糖尿病、心臟病等問題的「人工假味道」,喚醒我們對真正營養的關注。一拳書館則以陳卓賢的《22世紀不再七不思議之科技經濟與產業趨勢》,直接談到科技領域的種種革新,包括這次談到的加密貨幣,也有從中衍生的安全問題。閱讀俱樂部提到疫症對人間的意義,他們介紹紐約時報雜誌將28個Covid疫症期間的故事編輯而成的《大疫年代十日談》,書題以薄伽丘撰寫《十日談》時那個大疫時代為背景,寓意我們不可忘記自己終會死去,但也必須好好活着。

藝跡文化選了藍色日記本(中村剛士)的《消失的名畫:藝術史上歷經磨難或下落不明的世界瑰寶祕辛》,讓我們看看在另一個詐騙的領域,從荷蘭畫家Vermeer名畫被盜竊到尋回真跡的過程,當中所包括的不單是一群人受害的騙局,更有多國的戰爭。49份格仔書店這次由子母店出手,母店49份格仔書店(花樣書式時光)透過東野圭吾的著名短篇推理集《名偵探的守則》,跟大家聊聊推理小說「手法層出不窮」背後的定律。子店49份格仔書店(趣BOOK BOOK)則談談老少咸宜的偵探讀物《屁屁偵探讀本: 咖哩香料事件》,以咖哩香料失竊為主軸,寫到蔬菜專賣店、香料店、滿佈汽車的大街等對大人來說很平常,對小朋友來說卻危機四伏的場景。

這次有不少書店介紹的書,或未必與科技金融騙局直接相關,但都和科技所衍生的制度欺騙和剝削有關,例如夕拾X閒社介紹的《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這是一個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騙局,以「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但這本後來拍成電影的《惡血》更集中於騙局主腦在「成魔之路」上家庭、男友等人的影響。解憂舊書店則談傑克.阿德爾斯坦與娜塔莉.斯塔基合著的《比特幣大騙局》,書中重構2014年85萬比特幣在Mt.Gox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離奇消失事件的來龍去脈,當中亦夾雜暗網、毒品、司法不公,有趣的是一位暗網犯罪人竟同時經營二手書店。獵人書店揀了兩本書,一本是徐承恩梳理香港民主派及其民主回歸論產生過程的《未竟的快樂時代》,另一本是早年信仰社會主義的《九十年代》主編寫的回憶錄《失敗者回憶錄》,至於其與「騙局」的關係,身在香港的讀者們可以憑自己的經驗去設想。

不管是甚麼時代,以甚麼形式,金融騙局的誘餌總是由人的貪念出發。繪本童樂揀選了莎拉‧史都華的繪本故事《金錢樹》來說明這個問題,實在太有形象了,金錢樹有一個古今中外都能明瞭的寓意,就是生錢工具。故事中的園丁麥小姐卻毫不在意,只勤奮地灌溉、栽種,彷彿與口口聲聲不嫌錢不夠多,卻愁無錢而萬萬不能的我們,形成鮮明對比。序言書室選了史學大師卜正文的《忽必烈的獵豹:八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書的內容與獵豹毫無一點關係,有點像是中譯編輯給讀者的一個小騙局,倒是副題「八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正是卜正民要談的問題。這十多年來,國人都習慣於「大國崛起」,到底「大國」是怎樣來的,卜正民就追溯到元朝的忽必烈,卜正民發現「大國」是一種轉折,從「對內問政諮議,對外折衝樽俎」到大肆擴張邊疆、問鼎世界霸主。對於我們瞭解近幾百年間中國怎樣看待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提供了一種非中國的視角。

字字研究所 word by word collective:馬克‧史蓋茲克《美味陷阱:你吃的是食物不是食物!揭發假天然、真添加的味覺騙局》

我們每日吃進肚了的東西可能不再是食物,而可能是被分解、合成、再製以及添加許多化學物質的「味道化合物」。而我們認知中的「真正美味」會不會只是「人工假味道」?

這是一本探討味道、食物、營養與健康間重要關連性的書籍,作者查探了人類逐年健康狀況惡化的原因,提出肥胖丶心臟病、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節節攀升,原因不在於攝取過多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或其他特定營養素,而是人們渴望嚐到的味道與所需營養之間存在龐大差異。我們誤把人工假味道當成真正的美味,不但越吃越多,也越來越不健康。

一拳書館 Book Punch:陳卓賢(Michael)《22世紀不再七不思議之科技經濟與產業趨勢》

「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Lovecraft在差不多一百年寫下了這句名言,卻似乎與我們的日常經驗背道而馳。對於未來,對於投資結果如同粒子般的不可預測性,投資者就像是被名為「高回報」這片葉子遮閉了明明聳立在面前的,將要把其吞噬的舊日支配者,手舞足蹈地一邊想像著如何使用這筆天降橫財,一邊朝著黑洞般的血盆大口走去。
可能有些人會說:「可是即使是拿走了葉子,怪物也可能會大得不能讓人辨識呀。」
沒錯,投資項目或許複雜得使人難以窺其全貌,但是我們也許能先對其有一點初步認識,理解一下它一些外貌特徵,在下決策時,即使不能從管中窺出豹來,但知道來者並不友善,就已足矣。

這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了當下最受矚目的科技領域,包括最近成了城中熱話的加密貨幣或是人工智能等,配上插圖使得如筆者般的外行人也能知識輕鬆get!其中一個章節更詳述網絡世界的各種安全問題,例如網絡騙局及網上商業詐騙等,即使是對投資不感興趣的讀者,相信也能夠在閱讀中於腦海預演一次,減低未來受騙的風險。

這不是比因為某人代言就把錢投入去更好嗎?

閱讀俱樂部 The Book Club: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編《大疫年代十日談:世界當代名家為疫情書寫的29篇故事》

天災人禍之際,人們可以在哪裏獲得身心安頓?紀大偉建議,小說是提供庇護的選項之一,因為每當出現解決不到的問題,一本小說或一套電影正好帶我們到一個遠離煩惱的地方,那麼若果出現一個令全城狂熱的騙局呢?

在《十日談》中,薄伽丘寫到一群男女為了躲避瘟疫而遠赴郊區,抵達後,他們決定每晚講一個故事好度過這段艱困的日子;《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便以此為發想,邀請了數十位當代知名的小說家來為2020年突如其來的Covid-19撰寫故事。

不幸中計的朋友,俱樂部店長沒有智慧為你排難解憂,亦沒有金錢為你告到「天腳底」,唯有送你一帖書單希望你在亂流下找到平安。

「Memento mori,意思是記住你終將死去,這句訊息你在平時可能忘記,卻值得謹記;Memento vivere,意思則是記住你必須一活,這是《十日談》給我們的訊息。」

藝跡文化 Mi Spacium Culture:藍色日記本(中村剛士)《消失的名畫:藝術史上歷經磨難或下落不明的世界瑰寶祕辛》

近日的金融騙案讓許多人都驚覺虛擬貨幣的可靠性,正所謂騙案層出不窮,自古以來只要有人類就會有騙案。今期的每週一書,藝跡文化將介紹藝術的行騙故事《消失的名畫》。

行騙從來都是比天災更何怕的人禍,人們貪婪的慾望驅使他們想透過掠奪名畫而獲取金錢。甚至乎有些藝術行騙目的是想要根絕特定文化而進行大肆破壞。荷蘭畫家Johannes Vermeer流傳至今的畫作至少有三十五件,他的畫作《合奏》卻於九十年代被偷竊並從此消失於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知名的名畫會失竊?有很多名畫背後有如人生百態,從尋回真跡到復修的過程峰迴路轉,當中經過失竊、賤賣、損毀、戰火等事件。一幅畫竟然能夠引發多國戰爭,Johannes Vermeer的其他畫作遭受二戰時的納稅德軍掠奪並燒毀。閱讀這本書,你不只是了解藝術的密碼,而是人類慾望的歷史,他們為了金錢的愚昧和悲哀也值得我們反思。

49份格仔書店 (花樣書式時光) :東野圭吾《名偵探的守則》 / 49份格仔書店 (花樣書式時光):Troll《屁屁偵探讀本: 咖哩香料事件》

近日網絡紅人捲入虛擬貨幣金融騙案,全城嘩然。普羅大眾如何能識破騙局,避免成為苦主呢?和兒子(趣BOOK BOOK店長Felix)討論相關新聞時,我們想到了以詭計和解迷為題材的偵探及推理類書籍。作者能否設下精妙的騙局把讀者騙到最後才道破詭計,正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

Felix於是選了深得親子界歡心的屁屁偵探系列,向小讀者推介《屁屁偵探讀本: 咖哩香料事件》。他說閱讀屁屁偵探系列繪本的趣味在於讀者能參與書中的小遊戲,根據作者的提示一起解迷。這次推介的讀本,以咖哩香料失竊為主軸,失物是小朋友能輕易理解的物品。屁屁偵探尋找失物時到蔬菜專賣店、香料店、滿佈汽車的大街調查,這些都是小朋友十分熟悉的生活場景。而書中一些艱深字眼,例如「悲喜交雜」,作者更會附以簡單解釋,方便幼兒理解。Felix覺得最「搞笑」的,當然少不了屁屁偵探捉拿犯人時所使用的「絕招」。究竟是甚麼? 請小讀者自行體驗這一萬試萬靈的奇技!

幼兒的偵探讀本以挑戰觀察力和追蹤疑犯為主,讀來趣味盎然。有別於以成人讀者為目標的偵探及推理小說,講求邏輯解迷之餘,也會反映社會問題或揭露人性弱點。相較之下,後者就顯得複雜和沉重得多。

推理名家大作繁多,在此不贅。我想推介的反而是東野圭吾一本較為「另類」的推理短篇作品—《名偵探的守則》。作者實在「藝高人膽大」,在此書居然藉一名叫「天下一大五郎」的名偵探,親自「踢爆」常見於推理小說的詭計,如密室殺人、死前留言、時刻表設定、分屍、童謠殺人,以及兇器運用等。作者以精明的偵探搭檔無能的警部(亦是一般推理小說的角色設定),示範如何識破這些騙局。作者此舉旨在諷刺那些只懂重複前人的推理套路,了無新意地寫作的同行。此書「過癮」之處,在於一般推理小說中的詭計、讀者慣性忽略的細節都會被天下一大五郎輕鬆點破。讀畢此書,讀者或會以為自己對推理小說的「寫作公式」已了然於胸。不過我不禁猜想,作者事先張揚這些「行騙手法」會否也是一種「敘述性詭計」(利用人先入為主的偏見所設置的詭計)? 讓讀者更佩服他的小說在情理之內的套路中仍能寫出意料之外的結局。

面對大小騙局,到底我們能如何避免受害? 我認為若能自小閱讀偵探推理書籍訓練邏輯思維,盡早了解及消除人性的貪婪和不勞而獲的妄念,自能逢凶化吉,置身事外。

夕拾X閒社 Mellow Out:約翰.凱瑞魯《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

JPEX事件無可否認是精心策劃近乎完美吸金騙局,去中央化的加幣貨幣平台讓我們至今仍無法找出幕後主腦。夕拾x閒社本週推介《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即曾被拍攝為電影的《Bad Blood》的中文譯本,一個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完美騙局,案中幕後黑手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本書作者不單用第三身角度探討三千億的商業和醫療詐欺而已,更從主腦伊莉莎白.霍姆斯從小長大的環境,與家人的關係,世交變成世仇的背景,甚至是男友的影響來完整刻畫這個人物。幫助讀者更能理解和想像,為什麼年輕的伊莉莎白.霍姆斯會一步一步,愈陷愈深到最後身敗名裂的心理狀態。

我們無法判斷《黑血》完美騙局的起源是貪婪還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雖然書中有不同角度的分析,但也無從考究主腦是如何一步步踏上成魔之路,不論是此書還是JPEX事件讓我們重新反思,到底「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這個無止境嘅議題。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傑克.阿德爾斯坦,娜塔莉.斯塔基《比特幣大騙局》

JPEX事件未成新聞前,我從未聽聞過這個平台,也沒有留意過他們的廣告,彷彿活在平行時空。金融騙案時有發生,龐氏騙局、雷曼事件等,都會變成電影大片,而且長拍長有。發展到今天的虛擬世界,對我來說比電影更不真實。早在最開初比特幣出現時就有與這次JPEX事件相似的騙案。美國駐日記者把一次調查寫成《比特幣大編局》一書,事件件發生在2014年,85萬枚比特幣在Mt.Gox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離奇消失,作者化身偵探,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楚並記錄下來。平台執行長是故事主角,當時是一位因沉迷日本動漫而到日本發展的法國年輕人,案發時聲稱被駭客盜竊,但遭日本警方指控欺詐,及後花了幾年時間查出真相。背後牽涉暗網、毒品、司法不公等,都是電影橋段(令我震驚的是其中一個角色是暗網犯罪人,同時經營二手書網站!),可能JPEX事件會是差不多,對想了解又不熟悉虛擬世界的讀者有幫助。虛擬貨幣的發明開初有它的理念,但一路發展變得有點複雜,不過讀完這書後會覺得那些虛擬貨幣就像小時候用手工紙做的玩具紙幣那樣兒戲。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徐承恩《未竟的快樂時代: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 / 李怡《失敗者回憶錄》

邁向香港回歸偉大的祖國二十六周年,香港發展行穩致遠,除暴安良,夜夜繽紛(微笑)

回顧由中英談判開始,在歷史中曾經有一群人,期望香港可以達到「民主回歸」,甚至可以用民主影響中國,但在香港本土出現許多社會運動後,這群被稱為「民主派」的政治參與者卻似乎與群眾愈來愈背離。有稱為「販民」的,也有說「三十年來一時無成」,可謂是民主派給香港追求民主的一場「騙局」。

由學者徐承恩所著的《未竟的快樂時代》即是這一套論述,指「民主回歸世代始終迴避一國兩制日益崩壞的真相」,書中有爬梳他們世代成長的歷史,和探問為何仍然執著於「文化中國」。

另外一面對讀,可以有許多面向,在此推薦李怡先生的《失敗者回憶錄》,李怡作為海外華人社會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來自上民國上一代左翼背景,年輕時自然信仰社會主義,因傾情於中國,也曾創辦不少統戰的刊物。但在最後的人生日子,他連載這段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回憶自己一生自己想推行的目標,似乎要用「失敗」論定。

到底是否真的失敗,到底甚麼、哪裡,誰是「騙局」,就讓大家看完書後再作結吧。

繪本童樂 Kadey Jadey:莎拉.史都華《金錢樹》

有朋友說過他不喜歡錢,我反駁是因為他已經賺得夠多,所以才沒那麼喜歡。他否認,他說他喜歡做某些事情,如果那些東西能讓他賺錢是bonus。我問他如果那些東西不能賺了,那他還會繼續做嗎?他猶豫了一下說,那我可以找其他喜歡的東西,但一定不只是因為錢而已吧。那他到底喜不喜歡錢呢?

如果有一棵能長出鈔票的樹,一年四季都能採收鈔票,你會心動嗎?《金錢樹》裏的麥小姐每天看著前來採收金錢樹上的葉子的人類,自己卻從未參與其中,反而忠於日常,如常栽種、採花和餵食動物。這種平淡在對比之下反而顯得超脫。

慾望是無窮無盡的說法早已明瞭,無論是金錢也好,追求某些東西也好,安於現狀始終還是一個令人覺得「奇怪」的想法。只要時間一直流動,追求就是理所當然。

當靜下來的時候,我們知道自己為了什麼一追再追嗎?那些採收鈔票的人可能不懂,我的朋友也或許一樣,只是想追求更多罷了。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卜正民《忽必烈的獵豹:八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

此書的英文書名與獵豹沒有半點關係。內容上從忽必烈的大元說起,卻並不是蒙古史。Great State: China and the World,直譯應該是《大國:中國與世界》。不知這樣的超譯算不算騙局。

近年許多人重新思考中國歷史。尤其是以八旗出版社最為著力翻譯的「新清史」,令華人習以為常的大一統中國史觀備受挑戰。最常見的疑問,是質疑視「蒙元」和「滿清」為中國的常識,也對「中華民族」抱有懷疑。(我剛好就去了一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幾乎每個展覽都有「XXX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之句,甚有喜感。)

然而作為當代漢學大師,卜正民並沒有正面挑戰「大一統」或「中國」。不過這不等如他的研究會受政權歡迎。卜正民提出了「大國」(great state)的概念,而且將大元皇朝看成是這概念在中國生根的開端。作者解釋什麼是「大國」:「治國任務不再是對內問政諮議,對外折衝樽俎,而是在中央垂直提高權力,在邊疆大肆擴張,一廂情願追求中國的利益。」他指這是從外去看中國的史觀,有別於中國人向來的「自說自話」。在他看來,沒有必要在意蒙元滿清是否中國。這也滿有道理。試問對維吾爾、西藏人而言,為什麼要分的那麼細?中國作為一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存在,就是一個長期威脅。他們希望從歷史去了解今日中國,並不是要處理誰是中華民族,而是要尋求面對今日中國這個存在的方式與辦法。大國思維,在過去八百年形塑了中國,也影響了它與周邊地方的關係。

「新清史」令人懷疑中國有沒有今日官方宣稱的「中華民族」那麼多龐大,然後去思考五族是否在任何意義上有「共和」,有什麼「多元一體」可言。這是將中國變小。但「大國」則反過來,將中國放大,以整個東亞史、內亞史、世界史去看中國,將中國當成是一個不斷在政治軍事文化上激盪的連續體,放棄特定的民族、文化邊界。了解「中國」就是了解蒙元、鄭和、努爾哈赤、達賴喇嘛、汪精衛。這些中國人想認的,不想認的,都是世界史中的中國。中國歷史不是一個內觀自察的自述,而是客觀地與各種世界上的力量交織,互為影響的歷程。

所以作者介紹的中國,與華人所讀的中國截然不同。他要展示的,是世界與中國在不同時代的關係。所以專門挑選一些在激盪風暴中的人物作特寫,許多根本不是漢人、中國人。這方面有點像《萬曆十五年》。但卜正民的格局更恢宏。他要做的,是在世界史中看到中國,同時要在中國的脈動中,看到世界相連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