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stores 每周一書

運動

序言書室:《異鄉港孩:願歸來仍是少年》
解憂舊書店:《尋找美人魚楊秀瓊》
藝跡文化:《圖解大相撲》
49份格仔書店(詩斧):《好燙詩刊:精神/運動》
一拳書館:《日常運動》
獵人書店:《排球少年!!》
閱讀俱樂部:《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
繪本童樂:《恐龍先生流鼻涕以後》

運動,是共同遵守規則去參與比賽,是不管對方強弱皆願全力以赴,是突破體能局限追求最完美表現,是為着個人或群體作為運動員的尊嚴去拼搏。但運動也是在場或場外支持者與參賽者共同悲喜。這屆亞運會,香港有不少選手突破港隊前人的成績,我們在高興之餘,又有甚麼思考,或者想對參賽手說些甚麼呢﹖

Photo from pexels.com by Pixabay

序言書室這次介紹希望學編輯團隊的《異鄉港孩:願歸來仍是少年》,表面上看與運動沒多大關係,但也觸及到運動的其中一面,那就是培育下一代人才的問題。其實,下一代人是否願意代表香港參加比賽,也涉及歷史記憶的承傳,解憂舊書店今次的題目談到《尋找美人魚楊秀瓊》一書,作者從時人譭譽中梳理出香港第一位女飛魚的史實,楊秀瓊雖生於香港卻代表中國出賽,甚至基於民族氣節而在抗日戰爭中從戎,不單如此,她也支持男女平權,堪稱運動員的典範。藝跡文化談到一本相撲的入門書《圖解大相撲》,有趣的是相撲並非亞運或奧運項目,其運動員訓練和生活卻無異於亞運或奧運運動員,期望有朝一日,我們在兩者的電視直播中,也能看到相撲手的身影。

有趣的是,雖然我們將sports翻譯成「運動」,但「運動」也可以指物理或群體的movement,這為作家們帶來無限的想像。像這次49份格仔書店(詩斧)以好燙詩刊其中一期《好燙詩刊:精神/運動》,談到刊中詩人作者把「精神」和「運動」定義為人事物的移動、社會運動、天體運動等。而一拳書館也以梁莉姿小說《​​日常運動》為喻,假設我們每個人都在「運動」的「比賽」中經歷他人的唾棄或失敗後的失落,還有我們應該怎樣站起來的問題。這正是當下每個香港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獵人書店只簡單地介紹古館春一的經典漫畫《排球少年!!》,漫畫中的簡單正是面對敵人及自己時的熱血奮進,不需太多解釋。而閱讀俱樂部則對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念念不忘。這位廣受華語讀者歡迎卻一直與諾貝爾文學奬失之交臂的著名作家,關於馬拉松長跑的信念還是值得我們細味的,比如村上其中一句箴言”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不知有多少人能領略﹖

最後是繪本童樂,藉童言撰寫,劉佩佩、常博文繪畫的《恐龍先生流鼻涕以後》,跟我們分享更基本的問題。運動中所存在的競爭,不也是生命常發生的事情嗎﹖身體每日的健康狀況,運動員日常練習中的突破與滯後,甚至上班族的精神與萎頽,每一件小事都是一場競賽。這裡也可補充村上該書的啟示,那就是﹕人生苦短,但每一天都是競賽,所以,要抓緊每一天,不管你的人生走到哪個階段。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希望學編輯團隊《異鄉港孩:願歸來仍是少年》

港隊在今屆亞運會奪得多面金牌,港足亦突破往年的局限,這些進步,無疑令人想到,培育後輩的重要性。然而經歷這幾年的風風雨雨後,有不少香港家庭移民海外。他們大多是中產或專業人士,因為子女教育及未來生活而離開。他們帶走了下一代人,而他們的子女未必理解離開的原委。

《異鄉港孩》由兩位移民外地的媽媽編寫,當中有30個故事,包括她們自己的家庭,透過這些家庭在異地面前的新挑戰,結合他們過往在香港的經驗,反映出「離散」的真實面貌。這些故事其實很日常,並不驚天動地,這些家庭大多是以往在香港敬業樂業的普通小市民,不是那些令人產生浪漫聯想的流亡者。移民外地的挑戰,主要是如何讓孩子去適應新生活、新學校和新朋友,也有希望下一代逃離「吃人」的香港教育制度,我們知道在進行愛國教育之前,香港教育就已經是一個「吃人」的制度。通常良好教育的機會會一代一代的承傳下去,如果那些資質較高的學生隨家長離開,未來香港的人才(包括體育方面)又會經歷甚麼斷層呢﹖

文化認同是另一個問題。要融入外國文化,對移居當地的香港中產家庭來說,並不困難。但孩子將來如何認識到自己來自香港呢﹖現在,我們經常說,離開的人要勉勵留下的人,留下的人也要理解離開的人,但過了兩三代人,離開的人的後代,已經是第二個國家的公民了。當然,歷史總是由人寫成的,我們也不可以輕看離散群體的力量。《異鄉港孩》希望我們瞭解移居海外的香港朋友正在經歷着甚麼,讓我們透過瞭解加深彼此的連繫。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潘惠蓮《尋找美人魚楊秀瓊》

運動源於鍛鍊身體,後為了娛樂,發展成競技活動,現代更是一大產業。近年香港運動員屢創佳績,我想香港的虎媽也貢獻不少,香港家庭資源比以前好,孩子們又要贏在起跑線,為了考名校,許多小朋友一出生就接受各種訓練,為香港運動員打好根基。雖然說比賽的意義是著重參與的過程,輸贏是其次,但作為觀眾,若運動員沒有取得成績,應該不會留意,可能有人認為是浪費資源,就好像香港第一代土生土長的女飛魚楊秀瓊,在上世紀卅年代,她曾為香港取得全國運動會游泳冠軍,也代表中國出征在遠東運動會並取得冠軍,受到各方愛戴,卻在奧運會落敗後慘遭冷落,甚至唾駡,即使當年成績已打破國內紀錄,輸打贏要,何等現實,後來更因政治因素而被抹黑,讓世人誤解。當然楊秀瓊是非一般心理質素的女運動員,她勇於面對挫敗,抗戰時更擔任情報員,保家衛國,退役後也熱心社會公益。因為何詩蓓在國際賽事為香港取得奬牌,坊間再次提起這位歷史女飛魚,其實在何詩蓓還未爆紅,資深記者潘惠蓮在研究香港歷史時,偶然發現楊秀瓊的真實資料與流傳的描述失實,也驚訝她抗日衛國的事蹟,故深入研究這位女泳將的一生。被稱為「美人魚」的楊秀瓊,不單單取得游泳成就,更為推動男女平權及本地游泳、拯溺發展作出很大貢獻,積極實踐運動家精神。為了傳揚這位充滿鬥志的游泳女將,也不忍她的生平以及香港歷史被扭曲,潘惠蓮把研究搜集得來的資料寫成《尋找美人魚楊秀瓊》一書,讓讀者知道真實的歷史,香港運動員從來就是不簡單。運動有益身心,雖然不是所有人對運動有興趣,但當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確能鼓舞人心,凝聚社會力量,是社會效益,而他們的奮鬥經歷能給人啟迪,最重要是政府能有所領悟,分配資源,畢竟不是所有熱愛運動的孩子都有虎媽。

藝跡文化 Mi Spacium Culture:DUGHOUSE《圖解大相撲》

今屆亞運會最令店長T感到興奮的,除了香港在多個項目上奪得殊榮,還有電競比賽被納入正式項目。事實上,不少亞運和奧運會的項目都會隨時間的推移增刪。今期書介我們為大家帶來一本關於日本相撲的書,相撲不是亞運會和奧運會項目,但相撲手們的訓練和生涯和其他運動員分別卻不大。翻查資料,要被列入夏季奧運項目的運動,必須在四大洲至少有75個國家或地區被廣泛地進行,因此,不難想像為何相撲並不包括其中。店長更加發現了一個以非奧運會項目為主的「世界運動會」,相撲便是其中一項了。

這本《圖解大相撲》用了大量精美插圖,為讀者詳細展示相撲這項日本國粹的一切。書中開篇就用了7組跨頁繪圖,運用超有趣的切入點,分別講解了相撲手的一生、相撲年度行事表、比賽流程、相撲部屋的一天等等。此外,更加有從觀眾角度出發的觀賽攻略,包括各大場地的座位表、比賽日程、相撲招式和相關儀式的術語等等。相信讀者看完此書,下次去日本就可以用全新角度去欣賞這種競技運動。

49份格仔書店(詩斧):好燙詩刊《好燙詩刊:精神/運動》

《好燙詩刊:精神/運動》出版於2017年,時值2016年里約奧運後的一年。在當屆奧運,台灣發生了數件涉及運動員權益不公的事件,例如網球選手謝淑薇因教練問題退賽,及羽毛球手戴資穎未穿贊助商所提供之球鞋而掀起風波,引起台灣民眾日益關注運動員的發展,加速了當年《國民體育法》的修正案,以完善運動員的待遇。以上的例子挪移到近年的香港體壇看,好像似曾相識,一些香港的運動員也曾受到不必要的政治困擾,因而影響比賽。

本期詩刊以「精神」和「運動」為題,引發讀者從這兩個方向反思。

一方面是我們口中常說的「體育精神」究竟是甚麼精神?除了突破自我、堅持不懈、公平競技的老調,運動中還有甚麼值得宣揚和學習的理念呢?運動員以外的人,包括裁判、大會、贊助商、觀眾等,又應秉持甚麼態度看待運動呢?

另一方面是,甚麼活動和比賽才算是「運動」?在剛結束的杭州亞運,有許多以前鮮有聽聞或全新的比賽項目,如霹靂舞、電競、三棋一牌 (象棋、圍棋、西洋棋、橋牌) 等。當越來越多非傳統的活動都可以成為競技項目,固然可讓體壇更熱鬧和多元化,但同時也令分配給運動員的資源變得緊張。如何平衡一個地方運動界的資源公平分配與發展速度,是大家都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本詩刊中很多詩人都是借「精神」或「運動」的題發揮,寫自己對此題聯想出來的各種情感。「運動」一詞,不拘囿於體育運動,還可以是人事物的移動、社會運動、天體運動……

因為世界「運動」,才能讓人心「感動」。最後節錄書中的楊瀅靜〈取火〉一詩作結,提醒我們每日鑽研自己,堅定走自己的路,讓更多別具特色的精神面貌描繪世間的美。

//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而我們天生是火
必須靠自己鑽木
才能生出光來
——楊瀅靜〈取火〉(節錄)
//

一拳書館 Book Punch :梁莉姿《​​日常運動》

運動,運動,也許你曾經參與過其中。
也許你曾為了勝利而竭力奔跑,在每條大路橫街揮灑汗水。
也許你曾害怕失敗而茶飯不思,夜難安寢。
也許你曾抱怨過隊友們拿不出漂亮的成績,但在另一場比賽中又成為了別人撻伐的對像。
也許你曾因為一些事情迫不得已要先行離席,甚至是缺席,使得隊友要與你分道揚鑣。
又,也許你只是一直坐在觀眾席上,以自己能夠做得到的方式去支援運動員。
也許只有吶喊助威,也許會上前到補給站為他們遞上水杯,也許在離場後光顧他們的贊助商,也許在某場比賽過後,接送筋疲力竭的運動員遠離運動場,卻一直叩問自己,如何才算是足夠。
也許你曾經為自己身處的位置掙扎過,也許你曾經與敵隊的支持者發生口角,也許,你甚至曾痛罵過與你同一陣線的親友,最終反目成仇。
也許你曾經因為這場運動而後悔、痛哭、心碎、咒罵、迷惘、消沉、憂鬱、恐慌、沮喪。
卻在運動過後,到處也找不著當時那個弱小的自己。
還好有梁莉姿,替我們記錄了在英勇及熱血的表像背後,躲在月球暗面的自己。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古館春一《排球少年!!》

「不准低頭!排球是永遠向上看的運動啊!」

每次想起這句《排球少年》台詞,還是會起雞皮眼濕濕。

當過近二十年的業餘運動員,實在是沒有比《排球少年》更貼近我心聲的運動類作品了。這套關於宮城縣烏野高中一群打排球少年(?!)的漫畫雖則極度熱血,但沒有超能力、沒有大壞蛋,只是有一堆默默為理想努力的人,就算被號稱為天才的也會遇上自己需要面對的難題。漫畫裡面有許多對比組,熱血笨蛋與毒舌冰山、自卑大隻佬主攻手與勇敢小個子自由人等等,不同心態有不同遭遇,都對照出對著運動的不同態度。

運動追求的從來不是超越對手的勝利,而是如何勝過自己,包括昨日的自己、懶惰的自己、怯懦的自己。就算沒有追逐運動的夢想,但看著這些少年各自戰勝自己的心魔,彷彿也獲得好好面對日常生活的勇氣。作者古館春一畫風雖則並不唯美,但線條有張力且簡潔,畫排球的動態也非常精彩,描寫日常的感情也非常細膩。

分享另一個我很喜歡的情節,其中在烏野高中擔任攔網手的月島螢,質疑著花費這麼多青春在排球上的自己,問:「畢業後還是會放棄排球,也不可能做到世界第一,到底為甚麼要這麼努力啊?」然後他的隊友山口忠回應他:「你問為什麼?除了自尊心,還會是什麼啊?」

對啊,除了自尊,還會是甚麼啊?

閱讀俱樂部 The Book Club: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

村上春樹又再次失落諾貝爾文學獎,相信「村上迷」早早就已經有村上不會得獎的心理準備,但每年都總是要失望一次。今期每週一書的主題是「運動」,談起村上,喜歡跑步,喜歡馬拉松是他的標誌。他在不少散文中提及過這個興趣,甚至乎出版了一本關於跑步的書籍。

跑步已經成為他的生活習慣,即使去到不同國家生活及工作,跑步仍然是村上每天生活的一部份。《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就將他多年來跑步的體會和經驗寫下來,有內地博客甚至將這本書的內容歸納,寫成一篇叫《村上春樹的12條跑步哲學》。當然,文章必定不及此書有趣,有興趣的讀者,建議並推薦你閱讀整此書。透過跑步,村上整理及改變自己的人生看法和態度,這些改變亦可以從他的小說作品反映出來,所以只是閱讀他小說的朋友,這本作品可以讓你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村上春樹。

「從開始跑步以來,我每次比賽腦子裡都一直反芻著我哥哥(也是馬拉松跑者)教我的一句語。”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這是他的箴言。正確的語意很難翻譯,不過如果要簡單翻,就是『痛是難免的,苦卻是甘願的。』(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承受,也就是喜歡甘願的。)例如跑的時候覺得:『啊,好難過,不行了。』這『難過』是無法避免的事實,然而是否『不行了』卻完全看自己的衡量判斷。我覺得這句話,簡單扼要地點出了馬拉松這種競技最重要的部分。」

繪本童樂 Kadey Jadey:童言 作者 / 劉佩佩、常博文 繪者《恐龍先生流鼻涕以後》

有一段時間很喜歡跑步,先到樓下熱身,然後緩步跑過大橋,沿路總會遇到住在附近的居民提著東西散步回家。雖然我們不是往同一個方向前進,步伐也不見得一致,卻有一種安心與恬適。

人的狀態難免有起伏,有時候覺得自己能量滿滿,特別是還年輕的時候,開始了任何活動都能在驚濤駭浪下全力以赴,好像跌得重才證明自己的投入。直到讀懂了細水長流,發現衝撞也好,衝動衝勁也好,未必只為了鋪墊一個更耀眼的未來,而是顯示了我們對生命的熱情。

無論運動是個人還是群體,勝負的一刻只是當下的課題,而生命的流動裡面有著不同的競爭形態,那些咬緊牙關練習的淚水汗水總會在生命的歷程裡徘徊。運動員的堅持除了因為勝利,也或許是擁有願意面向可能性的特質。

《恐龍先生流鼻涕以後》是一本關於成功與失敗的徘迴,有時候成功與失敗是同時存在的。能夠接納生命裡不同的形態,無論如何都是成功與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