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stores 每周一書

照護與被照護

繪本童樂:《鈴乃的腦袋瓜:媽媽代替自閉症(ASD)的鈴乃寫給大家的信》
49份格仔書店(花樣書式時光):《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
解憂舊書店:《蛻變》
界限書店:《Dr.Ellie X 腎病貓的營養學:疾病的開始與結束、預防與檢測,還有365天的日常照護知識與對症食譜》
獵人書店:《好好地老》
少少同渡館:《寫後銷毀》
序言書室:《貓走過的近現代:歷史學家帶你一窺日本人與貓的愛恨情仇!》

近期有書店貓因為邁入老年,而讓店員面對各種照護上的問題,另外有網媒製作關於動物照護的影片,也引起網民一番討論,令我們萌生談論照護問題的念頭。繪本童樂認為,照護必須建基於愛,而愛又必須建於瞭解,比如在竹山美奈子撰寫、三木葉苗繪畫的《鈴乃的腦袋瓜:媽媽代替自閉症(ASD)的鈴乃寫給大家的信》裡,就繪影繪聲地讓讀者了解自閉病孩子,讓他們的父母及同輩,知道應該怎樣面對他們。49份格仔書店(花樣書式時光)更藉由介紹金秀顯的《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思考照護者的角色,對比母親與照護者的異同。金秀顯的書卻在探索如何在照顧別人的同時,也不忘照顧自己。

Photo by Hong Kong Reader.

「照護」儘管與「照顧」有些微差別,大概也是對他人的關顧。可是關顧者隨時也成了需要被關顧的人,而身邊的人卻無力去關顧他。解憂舊書店接續上次主題的關注點,講另一位昆德拉非常欣賞的作家卡夫卡,人們說卡夫卡的《蛻變》反映出存在的荒謬感,荒謬感正好就是很多人活着只顧忙着照護他人(小說主角本是家中經濟支柱),到某一天才突然發現自己需要別人照顧(變成了蟲)。別說我們的家人變成了蟲吧,如果我們視若家人的貓,身體突然出現了很多毛病,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界限書店這次就帶來Dr. Ellie的答案,《Dr.Ellie X 腎病貓的營養學:疾病的開始與結束、預防與檢測,還有365天的日常照護知識與對症食譜》針對貓咪常見的腎病問題,呵候老貓的奴才們不容錯過。

照護不止是照護者或被照護者的問題,也是社會制度的問題。獵人書店帶來郭志銳醫生的《好好地老》,書中透視香港社會在這方面仍有不少亟需改善之弊端,沒有人是一個島,一個人的問題往往也起因於制度的缺憾。另一方面,這些問題(不管是否照護時發現)又好像一面鏡,反映真實的自己。少少同渡館之前在ig看見另一間書店@sinceconceptstore post出名叫《寫後銷毀》的書,這是一本藉一連串問題扣實讀者是否對自己誠實的書。少少同渡館也藉着是枝裕和電影《怪物》告訴我們﹕其實我們自己才是需要被照護的怪物,應該學懂的是如何與自己相處。

序言書室回到愛貓文化甚至老貓照護出現的背景。閱讀日本歷史研究者真邊將之的《貓走過的近現代:歷史學家帶你一窺日本人與貓的愛恨情仇!》,我們得知以愛貓聞名的日本,在古代並不怎麼喜歡貓,而是會把貓當成會給人類添禍害的妖怪。日本人在戰後六十年代開始把貓當成工具,漸漸對貓有了感情。我們再看看香港人,不也是先把貓當作工具,然後從日本愛貓文化的傳播中,萌生出這份照護之情嗎﹖

繪本童樂 Kadey Jadey:竹山美奈子 作者 / 三木葉苗 繪者《鈴乃的腦袋瓜:媽媽代替自閉症(ASD)的鈴乃寫給大家的信》

如果「一樣」,令人高興;
如果「不一樣」,也很開心。

這一段來自《鈴乃的腦袋瓜:媽媽代替自閉症(ASD)的鈴乃寫給大家的信》作者竹山美奈子的話,提醒我們即使彼此不一樣的特質,從不會是相處之間的障礙。

這本繪本是作者作為一位自閉症女兒的母親,代女兒鈴乃寫給大家的信。作為一位自閉症孩子的照顧者,常常會聽到一些身邊大人朋友會問道:「鈴乃為甚麼會不一樣?」作者以繪本的方式,不僅讓大人,更讓小朋友了解身邊自閉症同伴的特質,

作者擁抱著作為一個母親的心願,為鈴乃的生活和未來而努力。鈴乃未必可以親自表達內心的感覺,這一刻就讓母親代替她訴說。一路閱讀著,喚醒了我們的同理心,讓更多人重新了解自閉症孩子的「為甚麼會不一樣?」,才是對鈴乃和所有自閉症孩子的最大幫助。

因為愛與接納,我們必須要從了解開始。

49份格仔書店(花樣書式時光):金秀顯《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

成為媽媽那天,筆者便彷彿一輩子擺脫不了照顧者的身份,相信不少初為人母的媽媽也深有同感。願意成為照顧者,無論照顧的對象是家人、朋友,甚或心愛之物,照顧者心中自有一份甘願為之盡心竭力的責任感。基於愛和責任,甘願「犧牲自己」、「愛無條件」、「無止境的接納與包容」……不知不覺,這些都成了照顧者的既有形象。然而,對許多照顧者而言,最缺乏照顧的往往不是被照顧的對象,而是照顧者自己的身心。

身為照顧者的你有多久沒有放慢腳步關顧自己的感受? 有多久沒有享受專屬於自己的休憩時光? 你是否常常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 甚或已慣性扛起所有職責以致自己活得筋竭力疲? 「為了不遺失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自己,韓國作家金秀顯在《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提醒我們要找回生活的平衡,自我照顧同樣重要。

作者以輕鬆的筆法透過六個章節告訴讀者: 如何守護自尊心、安適自在做自己、不失自我的人際相處、不畏縮地堅強生活、學習用言語表達內心,以及學習如何自愛愛人。書中每篇以讀者的疑問或作者的觀察,引出作者的思考和建議,部分附以相應的心理學理論,淺白易讀。若要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而不失自我,我們就要確立更健康的自我價值、懂得劃分清晰的人我界限,以及建立更具彈性的人際關係。

誠如作者所言,「無論是再美好的信念、再成熟的責任感,仍需要有放下的一刻。就算沒有不必要的罪惡感或過度責任感,我們依然可以報答所愛之人,唯有我安然無事,也才能談之後的事。」作為照顧者,在忙亂的生活中,請別忘了要照顧的還有自己。懂得適時回頭,聆聽發自內心的聲音,調整自己的步伐,才能以更從容的姿態持續走更遠的路。

「對長期以來太過辛苦的自己,對人生中被忽略的自己,現在,溫柔一點也沒關係。」是以,我們都不要再勉強自己,現在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卡夫卡《蛻變》

除了書店貓,香港越來越多店長貓,許多都很有名,甚至很紅,很多人追棒。我很愛貓咪,家裏有三隻,街市裏又有兩隻,我也認識貓義工傾家蕩產、不遺餘力去拯救流浪貓,貓就是有說不出的魔力,我會想有朝一日貓真的會統治世界。現實面對照護與被照護的問題,這明顯是責任問題,可以是上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延續,雖然討論人與動物的關係,但本質上是一樣。這個課題,我就想起卡夫卡的《蛻變》,即更多人知的譯名《變形記》。卡夫卡是昆德拉欣賞的作家,昆德拉也得過卡夫卡文學奬的榮耀。《蛻變》故事很簡單,主角本是家庭支柱,但某日突然變成怪蟲,無法工作,換句話說要家人照護,因此家人從被主角照護變成要照護主角。小說就是描寫雙方在蛻變過程的心理及思想變化。因為小說字不多,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解讀,是卡夫卡留給世人的人生隱喻。故事看似是家庭悲劇,有人看到孤獨、自私,但我總覺得是愛,到底是誰照護了誰?值得深思。我相信人貓或人與動物之間也是愛,不要以為貓一定是被照護,許多故事是貓治癒了人類,有本《生命中不可抗拒之喵》就說了這樣的故事,所以我個人認為最終愛能解除一切困難與痛苦。

界限書店 Boundary Bookstore:Dr. Ellie《Dr.Ellie X 腎病貓的營養學:疾病的開始與結束、預防與檢測,還有365天的日常照護知識與對症食譜》

「腎臟病,是一場貓的世紀災難。
怎麼做,才能讓心愛的貓咪倖免於難?」

「貓貓」是書店的銷量密碼,可愛插畫、絕密艷照、動人故事,都教讀者們忍不住放下幾両,把書帶回家。我們的寄賣夥伴「貍奴居|七份一書店@東南樓」的選書向來有銷路,唯獨有一類——照護知識,亦即「工具書」,很難推廣,卻又有其存在之必要。

香港人的流著「專門化」的血液,凡有事就讓專業的來;面對主子患病,尤其貓咪病況很多,慌惶失措又六神無主的時候,唯有抱住牠往動物機構奔去。有些單位卻會利用這份信任,將生命視為商品,從不善待牠們。

手持這本工具書,有動物醫生講解照護腎病貓的注意事項,從身體結構、病理檢查到營養配方,重新認識及照料你的主子,讓動物與人的關係不止同樂,也有相伴相隨。當然,不是讀了這本書就會晉升為專家,但起碼可以安心一點。

最後宣傳一下,我們與「貍奴居|七份一書店@東南樓」的合作快要完結了,臨別前想舉辦一場貓書義賣,把一部分收益捐給動物義工,此書亦在其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陳曉蕾《好好地老》

講長者照護,或是香港所說的安老事務,不少出版物或討論有時都會焦點放向日本或臺灣作為參考,但實實在在講「老在香港」或「死在香港」感覺上比講其他地方來得更殘忍及令人沮喪。

《好好地老》這本書也就是最直接揭露在香港安老的不安真相,《死在香港》等系列記者陳曉蕾,與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對談,討論在香港如何好好地老?

書中談到不少社區與體制對安老的限制,例如醫院真的能「救命」嗎?腦退化症又如何在社區得到幫助?

郭志銳是位資深而且非常具有同理心的老人科專科教授,在書中以其專業的角度帶來醫學知識外,同樣也以許多實質的經驗指出社會上未被看見的角落。

少少同渡館 littlelittle_books:雪倫‧瓊斯《寫後銷毀》

兩個月前偶然看到 @sinceconceptstore ig上
post出一本書,書名《寫後銷毀》

抱住咩書個名咁型嘅心態一探究竟
發現掂呀呢本可以放手入

首先想介紹下 #sinceconceptstore 呢間小店
佢地喺2020年尾果時開計番啱啱早書少少兩星期
開頭嘅書/周邊小物主要圍繞電影同心靈關顧兩個主題

第一次去果度係佢地開左3個月左右
喺灣仔集成
由果時開始就肯定佢地係非常值得支持嘅朋友

講番本書
呢本書好切合佢地主線

書入面無任何教你點樣照顧好自己嘅廢話
無任何心理學上嘅分析解釋
有嘅只係一條條問題
一條條好似幫你落筆寫回憶錄嘅問題
但又唔全然只係得回憶
如果係就唔會嚴重到建議你寫完要銷毀

隨住答果啲問題一路寫
好快就會寫成一本講自己嘅書
寫果時係不斷回憶
寫完重新睇一次果時就不是回憶
係有啲得人驚嘅全新自我認識…

後果可以好嚴重
分分鐘中途就要銷毀
你有無呢個勇氣?

好似電影《怪物》咁
當我地覺得身邊有好多怪物
會唔會發現自己都係隻怪物
當成日講到要點樣照顧好自己
其實就係同自己呢隻怪物嘅相處

喺 #sinceconceptstore 開張果陣
佢地fb post左一句
「只有真誠地剖白內心才能如釋重負」4/12/2020

僅借贈給2023年嘅香港人
互勉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真邊將之《貓走過的近現代:歷史學家帶你一窺日本人與貓的愛恨情仇!》

貓今日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寵物。多數香港人都或多或少有接觸貓的機會。整個社會對貓都算友善。為了養貓而生的產品和服務更是日益完善,也是非常龐大的產業。相對而言,日本的愛貓文化就更興盛,大量以貓為主題的產品。香港的養貓產品許多就是來自日本。

但日本並不是從來就那麼愛貓的。歷史學家直邊將之,回溯了貓在日本社會的近代史。許多人從今人的立場去想以為日本人傳統就愛貓。但直邊的研究顯示,傳統日本人比較多的是對貓作為妖的恐懼。今日見到許多供奉貓的廟,並不是出於愛護,而是祈求貓不要威脅人煩。

而真正的愛貓養貓文化,則是到戰後六十年代才開始普及。一開始養貓的人都將貓當成工具,慢慢才欣賞貓的可愛一面。對貓的健康、娛樂各方面的關注是近半世紀才有的發展。今時今日,將貓當成家人看待,又引起對年老貓的照護的問題。這些都是代才發生的轉變。

透過了解日本的貓歷史,我們也可以對照出香港貓文化的同步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