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stores 每周一書

秋來也秋去

序言書室:《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
少少同渡館:《任世間的一切緣分都是減數》
界限書店:《看不見的山徑——香港可持續山徑之初探》
獵人書店:《就是走路》
解憂舊書店:《行板.莫札瑞拉起司》
字字研究所:《居酒屋.餐酒館.酒吧 關東煮料理:暖呼呼的人氣名店料理100 品》
藝跡文化:《古典洋裝全圖解》
閱讀俱樂部:《碎與拍打之間》
繪本童樂:《紅色在樹梢唱歌:彩色的一年》

近一兩天,天氣又開始涼了,也許,在告訴大家,現在已到了深秋,冬天快來了。不知大家有沒有加衣保暖呢﹖這次我們就以「秋來也秋去」為題目,藉此機會向大家介紹我們心水的好書。

Photo from Pexels.com by Pixabay

秋天的感覺就是一切的生滅,在這季節找一本哲學入門書,是很適合的,所以序言書室這次也揀選李敬恒的《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用大家看得明白的語言,清晰流暢的句子,和大家談諸如意義的大問題。秋天令少少同渡館想起小凡的《任世間的一切緣分都是減數》,這是一位空姐乘工作之便四處遊歷的筆記,讀來也有不少篇章令人想起這幾年間發生的變化。在這時節,也許我們都應該用「減法」看待好與不好的事情。

秋高氣爽,界限書店的選書是《看不見的山徑——香港可持續山徑之初探》,正是為疫後熱愛本土山水的讀者提供最合適的秋季活動。至於這次獵人書店的選書——厄凌.卡格(Erling Kagge)的《就是走路》——也恰好與界限互相補足。我們有幸生於充滿山徑的城市,更應該把握走路的機會,當然山徑的空氣比較清新,但由三極探險家卡格談關於走路的書,對香港人更大的啟示,可能是隨時隨地,珍惜在自己居住的街道上行走的經驗。

秋天令還人想到在衣食方面添衣或進補。解憂舊書店帶來一本名字有點無釐頭的小說《行板.莫札瑞拉起司》,書名令人想到在涼意下聽行板音樂,吃芝士火鍋,故事卻卻在五位三尖八角的角色身上展開,書名含有五人對世界冷嘲熱諷的態度。接着字字研究所為饞嘴的讀者帶來一本實實在在的食譜《居酒屋.餐酒館.酒吧 關東煮料理:暖呼呼的人氣名店料理100 品》,關東煮食料便宜又簡單易做,滋味又有營養,絕對是絕佳的介紹。藝跡文化談的是時尚歷史學家莉蒂亞.愛德華的《古典洋裝全圖解》,書中從幾百年前的繪畫中解讀過去方時興衣著及物料剪裁,回到皺摺、假垂袖等細節背後的社會經濟絡脈。

吃飽穿暖之餘,也許會有人想讀詩,這也許是閱讀俱樂部想起嚴瀚欽詩集《碎與拍打之間》的原因了。這本詩集寫的是詩人最內在的感覺,一些「壞日記」——這是詩集其中一輯的名字,大家也可以讀讀詩人那私密的壞,反躬己身。最後,繪本童樂以充滿色彩的《紅色在樹梢唱歌:彩色的一年》,迎接秋季的到來,並感受着秋天枯葉的氣息,陽光的溫度,和秋衣的質感。大概,不管吃甚麼,穿甚麼,讀甚麼,我們在秋天最應該做的,就是忠於這個季節的感覺。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李敬恒《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

「秋來也秋去」聽來似乎是一首傷春悲秋的歌曲,不過四季更迭其實很平常,但這種平常也就是人生的大學問,就像今次希望介紹李敬恒的《尋常與作樂》,一切哲學的道理其實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正因為哲學其實也很「貼地」,所以與文學藝術都可以找到共通的主題,比如生老病死、正義、幸福、人生意義之類。大師兄從學院走到電視,又回到書本裡,現在揭開幾頁,發現那些文字就是他平時侃侃而談的語氣。

雖然哲學必然植根於日常,但在讓人昏睡的日常中,它又好像一陣風突然吹醒我們。且聽大師兄如何形容日常﹕「一方面,日常就是正常,因此沒有問題﹔同時也有種感覺,好像它既是恒常如此,縱使有甚麼問題,也無從改變,只能好好接受與適應。」(〈不尋常的日常﹕思考日常生活〉)如果我們再往推,正因為想創造出不日常,有些人搞哲學,有些人搞藝術,有些人縱情聲色,有些人為民請命之類,彷彿全都為自己超越、超脫日常。這樣一說,意義又浮上紙面了。

如果有人問,這是一本哲普書嗎﹖我會說,是,但也不止於此。不妨把《尋常與作樂》當成一本散文集來閱讀,西方散文的祖師蒙田也是透過語氣平淡的散文,說出自己很多世界觀、哲學觀。哲學祖師蘇格拉底承認自己無知,希望透過和他人的對話中,找出真理﹔大師兄說也見賢思齊,不假高深的理論,而是用與讀者侃侃而談的語言,用生活作譬喻,在這個浮動的時代思考大家每日都面對的一切。

少少同渡館 littlelittle_books:小凡《任世間的一切緣分都是減數》

秋天是傷春悲秋的季節,秋來也秋去,秋天也是別離的季節。

橘色的夕陽,配上書名《任世間的一切緣分都是減數》,給予我的感覺,很秋天。

本書由兩部分組成,前部分是小凡當空姐周圍旅行的遊記,後段則是她在疫情下醞釀出來的短篇故事。

前部分,她把在不同國家旅遊的經歷繪畫了出來,景靚人靚的相片,配上小凡優美的文筆,讓人有種身歷其境的既視感。每一次旅遊都有限期,加上因為航空公司員工人數眾多,小凡的旅伴每次都換人。就如書名一樣,跟每個地方每個人的緣分都是減數。但正因如此,才顯得每段相遇都是獨特的,才顯得每段相遇都值得珍惜。

後面的短篇小說每篇都灌注了真實的感情,每篇都令我震撼。特別喜歡《拔罐》,邊看邊想起近幾年內城市經歷的種種,甚是感觸與無奈。

經過社會運動和疫情的擾攘,今年可說是一個新開始。

這年秋天,你又在經歷著什麼事情呢?有否想念那些已經移民了的朋友?

自看畢此書後,「任世間的一切緣份都是減數」這句說話就常掛在筆者嘴邊,人生無常,別離難免,希望今年秋天,大家都可以從這本書學懂灑脫。

界限書店 Boundary Bookstore:綠惜地球《看不見的山徑——香港可持續山徑之初探》

踏進十一月,終於迎來秋高氣爽的天氣,最適合在週末到郊外行山,遠離煩囂。這次我們想向大家推薦蜂鳥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看不見的山徑》。

行山時,不知道你有否想過山徑的路線由誰設計?日常維修是誰負責呢? 隨著人口增加,過去幾年疫情亦增加了港人行山的次數。香港山徑的使用率提升,不知不覺間對香港山野造成一定程度的負擔及傷害。

此書記錄了一群關心香港山徑保育的人,如何由認識山徑歷史、設計等,到嘗試身體力行修復一條又一條的山徑。讀畢此書後,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守護香港美麗的山,讓下一代亦能欣賞如此美麗的景色。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厄凌.卡格(Erling Kagge)《就是走路》

在香港生活,我們總是很珍惜秋天的氣息,畢竟最近幾年,由酷暑過渡到寒冬,可以只是晝夜之間的事。露營、行山、野餐,總想趕在秋天離開之前好好感受,現實卻是工作很忙、學業繁重。那不如試試走路?對,就是走路。

這本書的作者Erling Kagge被《紐約時報》稱為「充滿探險精神的哲學家」,他曾獨自踏入南極,成為史上第一位徒步抵達「三極」(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的探險家。對他而言,走路是人類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書中收錄了48篇近似隨筆的短文,輕鬆易讀,記錄了作者關於走路和散步的感受和思考。我們早已習慣城市高速運作、效率至上,當目標過於清晰,過程卻變得模糊。《就是走路》如同一則溫馨提示,提醒我們生活可以有另一種選擇——

「生活中有太多事求快,走路卻要你慢下來。這是你最激進的選擇之一。」

慢下來,你會發現平日忽略了的城市風景,創意開始湧現,思緒在腦中激盪。米蘭昆德拉在《緩慢》中寫道,「緩慢和記憶有種秘密的連結」,因為緩慢而察覺到的細節、感受到的氣氛,會令記憶更加深刻。

趁秋天尚未離場,不妨帶上這本書,慢慢走一段路?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藤谷治《行板.莫札瑞拉起司》

天氣終於涼了,是我這種體力勞動者(書店工作絕對是體力勞動)期待已久。為迎接寒冬(如果有)最好讀點甜蜜暖心的故事。不過有時過份的暖心故事,反而會令人打冷震,所以我選了另類一點的故事。《行板.莫札瑞拉起司》(Andante, Mozzarella Cheese),有點奇怪的書名,秋風起,聽點行板音樂,嘆芝士火鍋,很chill。不只書名古怪,小說角色也騎呢:一個已是中女,自少女已離家走遍世界,全身紋身兼缺一隻門牙的單親媽媽和她三歲但說話像五十歲的兒子;一個博學但常說無聊笑話的青年;一個愛busking但唱歌難聽的美少年;一個富貴千金小姐兼忠實基督徒為美少年而作跟蹤狂;一個緩刑中但身懷絕技的胖子。五個三尖八角、岩岩慚慚的成人共同在一間專為客戶搜查醫學論文的公司工作。故事當然寫他們如何走在一起,又發生了一些事情,友情、愛情等,而書名是指他們這群人的態度,書裏有解釋它的由來。什麼態度?就是「我們笑所有事情,但不是嘲笑、冷笑或憐憫的笑,凡事都哈哈大笑。」作者藤谷治曾在東京的巷弄裏開過小書店,這些人物也許是他所遇過的人,雖然是怪伽,但我讀來卻很真實,就像我遇過的人。無聊的對話,使我捧著書哈哈大笑,反而讓我感到溫暖。本應天氣清爽,工作會舒服,但因為舒服,又不想工作,好無聊啊,都是讀點書好。

字字研究所 word by word collective:旭屋出版編輯部《居酒屋.餐酒館.酒吧 關東煮料理:暖呼呼的人氣名店料理100 品》

「關東煮」是天氣一變冷就很受歡迎的料理。關東煮的魅力在於以最平淡的食材加上高湯,賦予我們享用時熱騰騰的美味和趣味。傳統古早關東煮固然美味,但革新的關東煮更能令人印象深刻。書中就介紹了多道關東煮的創意料理,例如以法式高湯或雞湯烹煮的關東煮,上菜時澆淋蛤蜊高湯的關東煮,甚至還有淋上牛肝菌菇醬的關東煮。意想不到的關東煮,更能讓我們暖呼呼地迎接遲來的秋天。

藝跡文化 Mi Spacium Culture:莉蒂亞.愛德華 Lydia Edwards《古典洋裝全圖解》

近年的秋天愈來愈短又愈來愈遲,秋意更是短暫得可貴。我們現代人在秋天的時候穿著單薄,日本人甚至發明了暖包、暖貼來保暖,年輕一代都貼在身上。至於古代人如何保暖呢?今期藝跡文化為你帶來愛德華所著的《古典洋裝全圖解》。

歐維德(Ovid)曾寫道:「我們都是衣服的俘虜,珍寶黃金掩蓋一切;而女人卻是其中最微末的一部分。」

要了解古代人如何保暖,首先需要了解他們的穿衣方式。該書中包含多張插圖,可以清楚了解1550年至1970年間洋服的變化。例如,在16世紀時,大不列顛女王伊莉莎白和英格蘭女王的服裝受到男性服裝的影響,具有皺褶高領、肩翼和假垂袖等元素。該書以照片形式呈現,其中一些較早期且較難尋找的歷史資料幸運地被當時的畫家記載下來。其中一件有趣的例子是1800年的平紋細棉布外衣,它的腰線較高,使得穿上後胸部特別凸顯,並多使用來自印度的平紋細棉布。甚至英國小說家Jane Austin在她的作品《諾桑覺寺》中嘲笑人們對平紋細棉布品質的苛求程度。

這本書是時尚歷史學家Lydia Edwards的著作,她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希望整理服裝史。她走訪了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美國、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多間博物館和大學,收集資料並進行歷史研究。該書收錄了九十五件經典洋裝的圖解,作者詳細分析了每件洋裝並在每張圖旁加以說明。洋裝的設計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想知道他們當時穿衣服要花多少時間呢?這就留待讀者們去揭曉吧!

閱讀俱樂部 The Book Club:嚴瀚欽《碎與拍打之間》

有沒有一個季節最適合閱讀?可能一年四季都適合,那麼讀詩呢?秋去冬來,傷春悲秋,好像是讀詩的好時辰。既然秋去秋來,今期閱讀俱樂部就為你帶來本地詩人嚴瀚欽的《碎與拍打之間》。詩集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題為「壞日記」,日記本是死物怎麼會有好壞這種道德之分?「壞日記」記錄的是感覺、是生活,透過讀「壞日記」我們在窺看詩人的隱私,詩人一些最內在的感受。日記普遍用以記錄已發生的事情,間集放入寫日記的人的感受,由於日記大多數不會公開,所以我們很少會在日記中批評自己或作出反省,而詩集中的「壞日記」即有少少內照的意味。

「又一個秋天到了
眾目睽睽之下
河谷,發出獸一般的喘息」
~〈夜話〉

繪本童樂 Kadey Jadey:喬艾絲.席曼(Joyce Sidman) 作者 / 潘蜜拉.札格倫斯姬 (Pamela Zagarenski) 繪者 《紅色在樹梢唱歌:彩色的一年》

自然從來不說謊,節氣的變化也是多年來對世界的忠誠。秋天是一個過渡期,紓緩春夏累積的濕漉。秋高氣爽是和諧、平衡的象徵,讓我們禁不住在冬天還未到便開始懷念秋意。

白天帶點清爽乾燥的空氣,嗅著夾雜漸變的枯葉的淡香又帶點乾旱氣味,配以暖和的陽光,原來我們願意過著重複卻又不曾厭倦的平淡生活,甚至感恩這片寧靜。

生活充滿着不同顏色,連我們的衣着也默默地配合季節,換上當季的代表作,例如卡其是秋冬的專色。所有細節都是連接生活與自然的線索。話雖如此,你還會數算四季的獨特顏色與風景嗎?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可以相約在明年秋季站在樹梢上唱歌,在明年秋季再點算這些美好,這就是我們對彼此的忠誠,無法控制秋的到來,但能期待。